城市头条/莆田
没有不被水流过的土地没有不被商业塑造的城
在*广潢厦门大学学生成绩登记卡上,第一项“永久通讯处”,很清晰地填写着:福建省莆田县城厢公社延寿大队。
今天已经找不到延寿大队这个地方,但延寿村很容易就在高德地图上定位出来。这个位于莆田西北的村庄,属于年4月莆田市区划调整后新组建的城厢区龙桥街道,被一条几字形的溪流嵌套其中。
事实上,延寿大队正是延寿村在年代公社化时的曾用名。根据莆田城厢区的历史沿革,在国家于年10月建立人民公社实行*社合一之后,其为莆田县城厢人民公社,除延寿大队之外,共辖有城中、城南、城北、下郑、安龙、张镇、南郊、莘郊、坑坪、洋西、白洋、新溪、拱辰、沟东等28个生产大队。
如前所述,此地距离城市相对较近,又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吸引*氏族人到此定居的重要原因。但显然,延寿既不是*氏族人的始发地,更不是它的终点站。
要研究*氏族人是如何进入延寿的,我们就必须要了解*氏族人所具有的迁徙的基因。
*广潢的名字,其实也透露着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他的根源,来自于“潢”——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潢川,但他应该很难想到,在这之间,*氏其实还有一段很重要也很风光的“江夏旧事”。
江夏,不严格地讲,就是今天的武汉。
*氏尊少昊为始祖
在数千年间,他们不停地在中国大地上往来奔波,只为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
在《*姓是最优秀的氏族》一文中,作者很骄傲地梳理出*氏演进的脉络,它的老祖先,也许可以追溯到远古洪荒年代发源于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的*鸟族,他们喜爱*色事物,以狩猎为生、以*莺为图腾。
日后,他们集中向东南迁徙,跨越河北进入山东半岛,与其它氏族组成*河下游的东夷部落联盟集团,成为九夷中的一支氏族——*夷。它也因此成为*姓的最古老的族源。
随着氏族的发展壮大,*人一度被尊推为部落联盟大首领,并与另一支氏族凤鸟族结成婚姻氏族。不过,随着凤鸟族的势力越来越强,后来居上,尤其是生于炎*之世的少昊一跃成为部落联盟大首领,*夷降为凤鸟族的附属氏族,它与凤鸟族的关系,也由婚姻氏族变为父子氏族。因此,今天的*氏也集体以少昊为本族始祖。
关于少昊,《左传·昭公十七年》对他的功绩曾有具体的记载,主要是测天象、制定历法、发展生产,以及订立制度标准。而少昊又为嬴姓,《说文解字》说得明白:“赢,少昊氏之姓。”
在甲骨金文中,赢字正像鸟的形象,所以*姓出自嬴姓(准确地说,应是*氏。远古时代,姓氏一分为二,有姓有氏。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徽示,氏是一个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标志。姓氏合二为一,是秦汉时才开始的)。
姓氏学家邓名世在他的杰作《古今姓氏书辩证》卷十五中就说:“*出生嬴姓。”
楚国灭*,*氏入楚
日后的*氏族人,依旧在辗转腾挪当中。
在少昊去世之后,他们还曾追随少昊的得力助手和辅弼大臣——居于*河中上游的戎夏集团大首领(*帝之孙)高阳氏颛顼[zhuānxū]内迁中原。因治汾洮两河有功,少昊之孙台骀[dài]被颛顼封在汾川,大约是在今山西汾水中游的霍州,并被后世尊为汾水之神。
日后,台骀后人伯益为帝舜所派,辅佐夏禹治水有功。又因来自东夷少昊鸟氏族,故能知禽兽之言,能与飞鸟通话。《尚书》言伯益“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
但不幸的是,其因权力斗争,终为夏禹之子启所杀。
为笼络人心、安抚天下及伯益部落,夏启遂大封伯益两子——大廉、若木。若木被封于徐(今淮河流域),并建立徐国,其后人乃以徐为姓;大廉被封于有*之地,即今河南潢川一带(亦即今光州部分地区),并建立古*国,崇美玉,祀*帝,亦以国为姓,遂开*姓正派主流之先河。
还有一说,*国建国始祖为颛顼帝后裔陆终。传说,他是火神祝融吴回的儿子。有六子。因治水有功,受封于*,之后子孙以国为姓。
不管如何,今天的*氏族人都尊伯益、陆终为祖,而他们所建的*国,历经夏、商、周三大朝,统治达余年,最后于春秋时期,为楚国所灭,*地入楚。
落难的子民或战死疆场,或背井离乡逃至中原各诸侯国避难,这为后来著名的淮阳*氏的形成发展奠定基础;或向楚国腹地内迁,分别定居今湖北*冈、红安、*梅等地。这些地方,据说也均以*姓遗民迁居至此而得名。
其中,有一支族人迁至今武汉江夏区一带,还有一支则内迁至今湖北江陵、荆州一带,后来形成秦汉时期著名的江陵*氏。
(湖北的红安,其实叫*安,为革命老区。“*麻起义”的策源地;另外,位于长江南岸的*石与*国关系不大。*石古称大治,年才改名为*石。)
还有更多人迁至广大江南地区及朝鲜、越南(大部分是山越*氏、*洞蛮及岭南壮、瑶*氏之后裔)、泰国、中国台湾等地。
因此,在延寿村重建*氏宗祠时,所作的《重建*氏宗祠记》一开篇便是,“伟哉中华,吾*家族,第七大姓,源远流长,追溯血缘,根在潢川。少昊台骀,伯益陆终。诸祖裔孙,繁衍拓展,子孙千万,族遍环宇。”
到东周之时,“翼州牧封,司寇*老,迁居固始。”也就是说,那个叫*老(一作浩)的司寇,又迁居到河南固始。
河南固始亦是古*国当年的故地,其离潢川相距甚近,有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分界线)穿境而过。因为位于河南最东南端,东境与安徽六安邻近,不算正宗意义上的“中原”,但它却是中原人渡淮之后向东南前往庐州、安庆、徽州直至浙闽的必经之处,也是历代中原民众南迁的集散地。
此后,自*老一脉相传,到其孙*歇,*氏家族更是迎来自己的又一次辉煌。
江夏*氏,位列三公
*歇,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其仕于楚,因从虎狼之国的秦国换回楚考烈王熊完的性命,被封为春申君。上海之所以叫申城,流经上海的大江之所以叫*浦江,就是因为上海是春申君封地,他为这里的开发立下汗马功劳。
日后,他又被改封于吴(今江苏省苏州)。公元前年,春申君被他的门客杀害,13个儿子外逃他乡。其中,逃亡至江夏的与早前定居于此的*氏族人融合,发展成为汉代著名的江夏*氏。
其中著名的有,*歇之孙*大纲。因追随刘邦举起反秦大旗,功勋卓越,于汉高祖三年(前年)被拜为光州刺史,有善*;六年(前年),汉置江夏郡(隋开皇九年更名为江夏县,迁治鄂州城,也就是今天武汉市武昌区。可以说,江夏其实才是今天真正的老武汉)。
十二年(公元前年)高祖巡狩光州,以大纲优异,封江夏侯,再封汉定侯,兄弟皆赐三公之服。其后复归固始定居。从此,天下*氏以江夏郡“江夏”两字为堂号,时称“江夏堂”。
大纲之后,又有*霸,做过颖川太守,为官廉正,精明能干,后官至丞相。
到*霸的第四代孙,有名列“二十四孝”之一的*香。其正是出生于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他的孝道,闻名遐迩。《三字经》里“香九龄,能温席”,说得就是*香孝敬父亲的事迹。
更重要的是,他博学经典,精研道术,以文章闻名京师,时人称为“天下无双,江夏*童”。
因其子*琼(宰相)及第四代孙*琬(太尉)皆是东汉末期位列三公的显赫人物,江夏*氏臻于至极。
所以,《重建*氏宗祠记》又说,“孝子*香,世居安陆,才倾天下,忠孝无双。以国为氏,派衍江夏,代为冠族。”
*琬之后,又历*权、*崇、*忠、*公衡,再到*腾。
*氏入莆
像其祖大纲一样,*腾从江夏郡迁居固始。
据《*氏公谱世系》记载:*氏子孙有不少人在江夏和固始之间交错迁徙,有的回固始(如*大纲),有的留居江夏(如*香),有的先居江夏后固始。
正是*腾,生子知运,官至永嘉太守,子又生子为元方。但元方显然时运不济,他遇上西晋王朝的永嘉之乱,最后随统治集团衣冠南渡,八姓入闽(除了*姓之外,还有林姓、陈姓、郑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
后来,*元方官晋安(福州)太守,居住在福州乌石山脚,也就是今日*巷。今天福州的著名景点——福州三坊七巷,也是因此而来。因*尚慈惠,封闽国公,卒于官,年九十有五,谥文节。
年,他的嫡系十一世孙*岸(-)生于此地。
*岸于唐圣历戌戊年以才德兼全科登进士,官历翰林史馆学士、徐州牧、升广西桂州剌史。正是在广西桂州刺史一任上,他“以疾疏请回闽”。据《*氏族谱》载,“时由南越乘船自海路归,不意中途遇风,漂到莆田涵江延福山。”在登陆之后,*岸见这里“延福山山水之秀,遂定居此。”
他所定居之地,在当下是莆田涵江区国欢镇*霞村,比较远离今日莆田的中心城区。今天,莆田的*氏族人都尊*岸为入莆始祖。晚唐著名诗人、八闽文章初祖*滔(-年),正是他的五世孙。
《重建*氏宗祠记》对*滔的评价集中在两点,一是其“前启后承”,一个就是“文章初祖,御史推官,睿智雄辩,辅佐闽王,规正有功”。
“前启后承”好说,他在*岸入莆的基础之上,将*氏在莆田居住的范围,由莆田的外缘,推向今天的中心城市——莆田荔城区英龙街,亦即东里。
不过,与他开枝散叶相比,他在这个世上所作的功绩,更为人津津乐道。
他从小便志在功名,学得文武艺,售予帝王家。弱冠时,他便只身一人离开延福山老家,与陈蔚、*楷、欧阳碣三人,来到30多里外的南山东峰书堂苦读。到唐咸通十三年(年),他便北上长安。
然而,命运对他这位能诗、能文、能赋、博学多才的文学家,一度很残酷。因考官徇私舞弊,他屡考屡败,前后历经24年,经过20场考试(中间因河东兵变、*巢攻破长安等,朝廷停考4年),让他都快患上*榜恐惧症。
社稷不幸诗家幸。在这几十年内,他曾写下无数篇章。他的诗作,在《全唐诗》中整整收录有首。而他的辞赋,也因“雄新隽永”,“悲怆激越”,有22篇被收进《全唐文》。在福建,他也因此被誉为“八闽文章初祖”。
尽管在唐乾宁二年(公元年),*滔终于以《人文化天下赋》等三赋金榜题名,在25名进士中,名列第十。然而,就在这位历经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昭宗李晔三个朝代的新科进士打算一展宏图时,动荡的时局却顾不上给他一个机遇。
*滔的善*,保全福建
此前八方来朝的盛唐,随着安史之乱,已经华厦将倾。
可怜的昭宗皇帝更是一位悲情人物,即位之时,便面临着严重的藩镇割据的坏局,基层组织完全为*阀取代,州无刺史,县无令长,他空有一身抱负,也不能反危为安,甚至人生多年受制于称霸陇右数年的李茂贞,以及*巢降将朱温(-年)。
年,他为李茂贞等人挟持在华州,堂堂一国之君就这样被大臣幽禁将近三年。
等到昭宗在囚禁多时之后被李茂贞等人放回,*滔才得以被安排职位,被分配到国子监四门馆,当上一位“四门博士”,在崇尚枪杆子里面出*权的唐末,这种职务聊胜于无。
很快,昭宗又一次时运不济,遭遇宦官毒手。光化三年(),宦官刘季述与神策*右中尉王仲先幽禁昭宗,立太子裕为帝。可以说,唐朝这个曾经盛极一时、八方来朝的朝代,外败于节度使,内毁于宦官。*滔愤然弃职回乡。
好在在福建,他遇到了“贤主”。此时主*福建的,正是深受福建人爱戴的开闽尊王、开闽圣王或忠惠尊王——王审知。
在辅佐王审知期间,*滔提倡减赋税、轻徭役,节约官府开支;重商务、开港路(主要是泉州港,此举为泉州在宋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打下坚实基础),兴旺海上贸易;建学校、育人才,发展地方文化……一一得到王审知的采纳。
更重要的是,当朱温篡唐之后,其它割据各地的节度使,也跟着纷纷称王,过把皇帝瘾。但*滔审时度势,规劝王审知“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为闭门天子”。而王审知也接受了*滔的建议,经受住诱惑,使福建在天下大乱、*阀混战的情况下,能够独享太平,免受兵祸。此外,*滔还收留引进中原文化人才,开启民智。
正是得益于*滔的善*,既为福建从唐代的边陲蛮荒之地,一跃成为宋代的*治经济文化重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让福建乃至整个莆田在很长时间内得保安宁,并诗书继世。
今天,位于莆田城区东里巷,有莆田现存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结构完整的古祠——*滔祠,大门上悬挂着“东里*氏大宗祠”匾额,左右对联分别为:“雄藩息烽火,名士集南州,规正许功,闽海一时称乐土;延福世书香,甲族开东里,文章初祖,莆阳千载仰高贤。”说的意思,也和《重建*氏宗祠记》相差无几。
也正是从这个古祠中,走出进士94人,其中状元2人,榜眼宰相1人、尚书1人,以及历代解元14人。状元之一有点陌生,是*滔庶孙*仁颖(-年)。虽然他的知名度没有那么高,但他有个特别牛的后代,宋代文豪欧阳修。有人会好奇,欧阳修不是姓欧阳吗,为什么会跟*家扯上关系。这得说到他的祖父欧阳偃,其实就是*仁颖的长子,因年少家贫无力攻书遂赘于欧阳郴舅父家随母姓。所以这个世上便少了一个*修,而多了一个欧阳修。*仁颖是在后唐明宗天成丁亥年(年)始登状元。为后唐明宗李嗣源所赏识,特召入洛阳凤阁辅助,随即赐为护銮学士。不过他大多不算在莆田状元行列,因为出生于晋江市池店镇潘湖村欧厝,所以又号潘湖翁。其在京都为官十年,素性清俭,门无私谒,屡受奸相排挤。日后,又历末帝李从轲、石敬瑭二朝。然见朝*无所建言,他大失所望,于废帝清泰四年(年)辞官告归,和老祖宗一样,回乡过隐居生活。不过,另外一位状元,即为*公度(-年)。他是*滔八世孙。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南宋绍兴八年(),*公度到临安参加戊午科省试,脱颖而出,为进士第一。是年,由于皇帝不亲策(即没有举行殿试),所以,省元*公度就被宋高宗特旨赐为状元及第。这也让他成为莆田状元史上继徐寅、徐铎之后的第三人,也是有史料明确记载、明确科榜、正儿八经的文状元中的第二人。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是,这次省试的第二名依旧落在莆田人的名下,为日后的南宋名相、诗人陈俊卿。包括他们在内,当时的莆田举子共有14人榜上有名,占该科进士数人的4.8%。其中,14人里还有年纪最大的进士——73岁的林邓,也有年纪最小的进士——18岁的龚茂良。地处东南沿海偏僻地带的莆田竟然魁亚联登,四异同科,真是轰动京城,出尽风头。也就在*公度得中状元的那一届科举,宋高宗也曾惊讶地问,兴化有何奇特之处,能够同时两人高中状元和榜眼?状元回答,“披锦*雀美,通印子鱼肥。”(另一说为荔枝、紫菜、子鱼、蛎房)他似乎想通过这一回答,大夸特夸一下家乡的物产。不过,陈俊卿则坦言,“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宋高宗听后,也认为“榜眼略胜一筹”。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整个福建在科举史、文化史上的真实写照。在《重建*氏宗祠记》中,*公度被评价为“居官耿直,以廉勤称,”由于他与宰相赵鼎交好,而赵鼎又力荐岳飞抗金,最终他也屡遭秦桧的打击,“贬摄南恩,官止外郎。”最后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48岁。
在一首七律《悲秋》中,我们也许能感受*公度内心的愤懑,以及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策的不满。诗云,“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其中,他以“山鸟”喻指那些只求一时的欢乐、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但好在还有那些看到暂时繁荣背后隐伏着危机的、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他们就是那宝贵的“井梧”。从*滔到*仁颖、*公度,我们都可以看出,在时代的困局面前,他们尽管郁郁不得志,但从没有放弃自己为人、为文的原则,并矢志报国。这份骨气,也传至今天。正是在前人的引领和指示下,尽管“岁月飞驰”,*氏的那些“状元裔孙”们,依旧“瓜瓞绵绵,甲第蝉联,世代簪缨”。东里因此在苦难中更加辉煌,“流芳遗泽,荫及后昆。”*氏亦遂“稼村聚族,族大藩衍”,最后由东里而延寿。但谁都清楚,不管是延寿、东里,还是莆田,这些终将只是他们千年旅程中的一站。为了安顿自己的肉身和灵魂,他们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断寻觅一份适合自己的生活。并以此为指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停地背起行囊,漂泊天涯,将足迹踏向莆仙、八闽乃至华夏大地,把一个个异乡变成故乡,又永不停息地,把一个个故乡变成他乡。与此同时,将中原氏族的进取、开拓的门风播撒到各地。某种意义上,这种由无数前辈所铸就并厚积的风骨和文脉,加上“家贫子读书”,让每个莆田人都会选择在求学上下功夫。尽管莆田系(医院)在今天为人所诟病,但从莆田走出来的优秀学子,也从出不穷。多年后,也正是沿着祖先的足迹,*广潢走出了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
宅家、静心、读书、陪伴……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最好的抗疫!
《紫菜爸爸》
王千马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年12月第一版
——————————————————
采写
王千马(中国企业研究者,中国商业地理写作第一人。出版有《重新发现上海1-》、《海派再起》(海派系列);《盘活:中国民间金融百年风云》、《宁波帮:天下第一商帮如何搅动近代中国》(商帮系列);《新制造时代:李书福与吉利、沃尔沃的超级制造》、《玩美:红星美凯龙30年独家商业智慧》(企业官方传记系列);《紫菜爸爸》(人物传记系列);以及《大国出行:汽车里的城市战争》(城市发现系列)等十数部作品,并主编有《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不焦虑的青春》。7年,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根据《盘活:中国民间金融百年风云》拍摄制作了五集纪录片。9年,“吾球商业地理”参与吴晓波频道的12集纪录片《地标70年》的拍摄合作,通过12个中国地标见证新中国70年的风雨历程!此外,“吾球商业地理”在8年以及9年两度荣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年度十大壹点号”称号)
图片
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
编辑
大腰精
制作
粉红女佩奇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