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修道,是很多人的梦想和追求,天下有道,中土而生修道之途以成经典。
中华民族的古老先贤们之所以永垂不朽,民族文化之所以延绵不断,皆是因为我们有道统文化,无道之文化又怎么可能传承不断呢?
道,天下有之,万物万事皆有道,无道不生,生而有形,有形就有行,行道而道成,这个就是个人的道,天下同之。
作为人,是为有形的身体和虚妄的心的组合,身体是逐渐成长变老,心是由混沌懵懂到有知有欲。
知,因人有所见,有所学,有所遇,有所积累而逐渐增长。
心,会随着我们的所见所遇所行而不断变化,不会自动守恒。
人,想要健康,更向往美好,吃喝玩乐尽心尽欲最好。
健康长寿的像神仙,可以长久,人们向往!
吃喝玩乐快活似神仙,不能长久,人们也向往。
人什么都想拥有,能行吗?
不能行,因为老天是对万物负责的,有其生必致其死,生生死死才是不灭之道。
人随欲望而行,必随欲望而死,形不离影。
是人,皆有欲望,无人不有,有欲望就必须受其欲望所制,因为欲望同样是道,一种欲望而受一种欲望之道制约,欲望越多,制约越多。
现在人所谓的修行,绝大部分人不是修行,只是想要得道,想要美好,想要长生。
愿望是美好的,可我们却不能忘记[道德经]是道经和德经,道为心使,德为正行,先有其德后生其道。
也就是说,修道,先有德,有德先正行,行善积德而后悟道,是为得道。
什么叫正行,不违皆可以称为正行,无论是农民,工人,企业家,*府官员,只要不违皆为正行,皆为有德。
有德行就为近道,必有善终!
坚持德行而求知,吸取前人正行经验,感知天地万物之情而与天地同,就是得道。
我们不闻土的味道,不观山的刚强,不见草木的茂盛,不知日月轮换,不明气的消长,我们拿什么去知万物之情呢?
道与万物同,知周乎万物。
知的积累内敛就好像无知,什么都一样,都是简单的道理,这就是悟道,道至简而至渊深。
在此基础上再去修我们现在人所谓的修道,修真元,以此达到返璞归的真无上境界。
然而,无论是做什么,既然为人,总是以行人道为主,若人的责任都没有尽到,修道又有何意义呢?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个人是非常赞同儒家思想的“修身,齐家”的思想的。
人来人世间一趟,上有父母生育之恩,下有儿女传承之志,中有夫妻相伴之情,即是道者,也不应该脱离现实生活,只是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不同而已。
作为普通老百姓,生活本身不易,若为了得道而忘记了现实生活,或于家庭不顾,这是不可取的!
因为修行就是生活,生活亦可以修出好的德行,乃至于悟道,得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道德经原文,也是修道者应该理解的事情,要明白所有的道法自然中皆有,而人的自然行为就是生活,既然不违逆自然之道,也就不能违逆生活之道,只是一个轻重取舍的问题而已。
与山近,山可以高,可以为行!
与水近,水可以深,可以为行!
与市近,市有其情,也可以行。
所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修行,心诚则灵,不逆求就好。
修行所谓的舍身,并不是不要身,只是不重身。
何为身,身就是自己容纳知行受五谷涵养的形体。
无论任何文化,任何道法,没有形体去受纳,又如何能存在呢?
所以修行非不要身,只是舍掉人们无尽的欲望而得清静。
舍身本来非舍身,若人舍身却还带着无尽的欲望,舍身就成了一句空话,一种形式,这样的修行又有何意义呢!
人不独活,修身在个人,齐家是身修的表现,家和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若为了个人所谓的修行修道而抛妻弃子,或抛夫弃子,这种修行之本与人道是相违背的,个人愚见,不可取。
天有天的道,地有地的道,人有人的道,若修行是正道,是大道,那么三者是和一的。
所以,修行的人应该不离于人,不弃于家,让人间相火旺盛才是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