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里,果郡王的死,还是挺令人唏嘘的,为了保护心爱的女人,他心甘情愿喝下毒酒,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果郡王之死,毫无挽回的余地。其实根据当时的情形,皇帝并没有铁证抓到甄嬛和果郡王有私情,更多的是疑心。那为何皇帝如此心狠,非要杀死本来关系还算不错的兄弟呢?
其实,当果郡王爱上甄嬛的那一刻,这个结局就已是注定了的。
一皇帝非要他死不可
皇帝之所以成为皇帝,在激烈而残酷的夺嫡大战中胜出,不是没有原因的,狠,无情是必备的要素之一。为了登上皇位,皇帝连自己的亲弟弟十四爷都算上了,更不要说旁人。
果郡王之所以能平安无事,长期以来还受到了皇帝的厚待,一是皇帝总得做做面子,表示自己对手足有情有义,二是果郡王一向避世,从不醉心于名利,他多年的人设就是一清闲王爷。若非如此,皇帝能容得了他吗?
可是有一天,皇帝发现,这个不喜*事的弟弟,不仅觊觎自己的女人,还为了这个女人干涉朝*,甚至擅自领兵,皇帝当如何呢?
更重要的是,皇帝对果郡王,其实还有更复杂的情感。皇帝年幼时不被先帝所喜,先帝最宠爱的是和心爱的舒妃所生的果郡王。就连骑射,也是先帝手把手教的。皇帝的心里,既自卑,又嫉妒,缺失父爱的他,一直不能释怀。所以当他发现最宠的妃子,和这个弟弟搅和在一起后,他的内心一定是翻江倒海的。
而且,果郡王戍守雁门关三年,凡事亲历亲为,外族秋毫无犯,果郡王深得*民之心。这更是犯了皇帝的大忌。前尘往事勾起,加上果郡王种种送人头的操作,新仇旧恨一起算,皇帝是非要他死不可,否则一口气如何咽得下去?
二果郡王甘愿赴死
果郡王自己也清楚,当他的眼睛第一次落到甄嬛身上,为她动了心时,迟早会有这么一天。
作为一个王爷,而且深知皇帝秉性,他难道不知皇权的不可侵犯,人性的复杂和残酷吗?他比谁都知道,可他败在了“情不自禁”四个字上。明知甄嬛是皇嫂,还是情不自禁地撩了;明知皇帝生性多疑,还是不知死活屡次向当时还是宠妃的甄嬛表达爱意;明知皇帝还放不下出宫修行的甄嬛,他却和甄嬛在凌云峰快活赛神仙,全然不顾其他。
一场阴差阳错,让他们今世再无可能。可果郡王还是情不自禁。他看甄嬛的每一个眼神默默含情,当听说甄嬛被送去和亲,他冲动地直闯大殿,后来更是豁出一切,领兵追出京城,发现这是个套后,自请在雁门关呆了三年,但每一封家书都不忘问候甄嬛,回宫后,更是人前失态,让甄嬛也险些把持不住。
在死亡的这条路上,果郡王积极地往前冲,为了爱情而死,是他的终极目标。
当甄嬛带来了毒酒时,他心中已然明了。他宁愿自己死,也要保护甄嬛。他也明白,只有自己死了,皇帝才能出了这口气。所以,他视死如归,毫不犹豫地喝下了毒酒。正如他自己所说,从他擅自领兵去救甄嬛那一日起,皇帝就不可能让他活了,他早就逃不掉了。
三甄嬛不可能违抗君命
甄嬛这个女人,其实并不是一个只要爱情,不顾其他的小女子。出自高门大户的她,有大局观,懂得权衡利弊,更会为自己的将来着想。
诚然,她很爱果郡王,甚至说过,他们之间必有一人不能保全,如果是果郡王,她宁愿是自己。如果果郡王死了,她不能独活。
但也别忘了浣碧是如何评价她的,在凌云峰听到果郡王的死讯不久,就回了宫,作其他安排。旁观者清,浣碧说的也不无几分道理。但这也不能怪甄嬛,要活下去,要让肚子里的孩子名正言顺,总不能脱离了现实。
当甄嬛奉命给果郡王送上毒酒时,他们聊了很久,从凌云峰聊到梦境,从夕颜聊到月亮,聊到合欢,聊到合婚庚帖,一切都是那样感性,令人动容。甄嬛倒了两杯酒,给自己的那一杯,才是有毒的。她想要任性一回,天塌下来也不管了,死就死吧。
那么甄嬛真的不知,是果郡王将这两杯酒交换了吗?当果郡王让她去关窗户,和她聊起合欢花,分散她的注意力时,按照甄嬛的聪敏,不可能不会意识到,毒酒有可能被调换。毕竟,她有着七窍玲珑心,而且果郡王又是那样深爱着她。至少,会在片刻间怀疑一下吧!可是甄嬛一副懵懂无知的模样,让人觉得,她还是一贯的绿茶风。
果郡王和甄嬛都喝了酒,眼看着果郡王毒发吐血,甄嬛诧异道,不可能,明明我那杯才是有毒的。可她说这话的时候,明显有些苍白无力了。说到底,甄嬛不可能违抗君命,况且,还有比这更好的选择吗?如果果郡王死了,至少甄嬛能保得住,甄府与王府都保得住,如果死的是甄嬛,果郡王却活着,那么不仅果郡王必死,她们的家族都得受到牵连。
甄嬛也是没有办法了。而果郡王知道她太为难了,他想帮她。就算是她倒下的毒酒,他也甘之如饴。
甄嬛若死,果郡王即使不被赐死,也很难活下去,毕竟在这部剧里,这是一个恋爱脑的男人,没有爱情,人生就废了。可只要甄嬛活着,她就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该吃饭吃饭,该吃药吃药,不再分心,也不再有顾忌,运用计谋,寻得时机,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强大有力,也为心爱的人报仇。
果郡王死了,甄嬛的爱情也死了,但她的事业却渐渐达到巅峰,既风光无限,却也要承受无边的孤独。也许人生,总是难以两全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