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方剂学习熟悉一下败毒散,如何理解它的扶
TUhjnbcbe - 2022/12/2 20:55:00

我们都知道,中药方剂里有很多带有“毒”字的方剂,如解毒、败毒等等,如人参败毒散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方剂。

首先还是从它的汤头歌诀开始吧。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有奇功,去参名为败毒散,加入消风治亦同。

实际上,中药方剂里有好多个“败毒散”,可以说是一个系列,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参败毒散”,可以说是败毒散的基本方。

按照创方者原本的意思,人参败毒散是一个扶正解表的方剂,那么,为何又以败毒为名呢?所以,我们有必要更深入地了解“扶正解表”这个概念。

所谓的扶正解表,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并不困难,也就是在扶助正气的同时发散表邪以解表。但如果结合中医理论全面来理解的话,那就需要我们仔细去体味了。

一个机体为什么会被外邪侵袭?按照内经的说法,应该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反过来说,只要是有外邪侵袭,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正气不足,这是应该理解的第一点。

但话虽如此,那是不是所有的外邪入侵都需要扶助正气呢?显然又不是。

一个机体的正气虚实,其实是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状态,根据时令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在夏天的时候正气不虚,到了秋冬或许就不一定了,在夏天酷暑时正气不虚,但气候突变、风雨骤降时也有可能虚弱不足。

因此,人参败毒散所谓的“扶正解表”,针对的是正气虚弱而兼有表证的情况。

这里的正气虚弱,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元气”不足的意思,可能是阴阳气血里的任何一种不足。

于是,扶正解表也就有益气解表、温阳解表、滋阴解表、养血解表等多种做法,人参败毒散则属于益气解表之类。

从汤头歌诀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

首先,人参败毒散的适应证候,病机在于外感风寒湿邪的表证,全方的基础还是驱散寒湿表邪,或者说发散风寒湿气,这一点和九味羌活汤有点类似。

但九味羌活汤乃是实打实的发散,而人参败毒散里还有人参这个补益中气之品,也就是在有外邪的同时,还有气虚的存在,这就是正气不足。

但毋庸置疑的是,人参败毒散虽然有人参,但绝对还是以发散外邪为主体,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它的配伍:

君药:羌活、独活,两者都是辛温发散之品,羌活善于发散三焦,独活善于发散下焦,从而祛除全身的风寒湿邪,而且相须为用增强止痛之功。

臣药:川芎、柴胡,柴胡虽然也属于发散外邪之品,但和羌活独活之类还是有区别的,它更善于透散半表半里之邪。由于正气不足,外邪当然更容易入里,柴胡在本方里也是为了防止外邪入里;

川芎活血止痛,中医素有“血行风自灭”的说法,可以说是有养血活血而帮助发散风邪之功。

佐药:桔梗开宣,枳壳降气,一升一降,可以畅通从胸腹的气机,不管是津液凝聚成痰需要化痰,还是血液瘀滞需要化瘀,都可以用这个组合。

前胡辛散而又降气化痰止咳嗽,茯苓健脾渗湿调治生痰之源,这是前胡茯苓的组合;

最后是人参,人参败毒散虽然方名有人参,但人参却并不是君药,这是需要注意的。而且,人参也是本方的一个重点所在,按照清代名医喻嘉言所说,人参在本方里,有一种助正祛邪之用,但又要和补益元气区分开来。

所谓补益元气那就是补法,相当于补元气、补虚、补其不足,这个治法可以用来助正祛邪。所以喻嘉言特别强调人参的用量不宜过大,只用少许,无非就是帮助正气鼓邪外出,而不是在于补益元气。

我个人认为,人参固然能助正气鼓邪外出,但更有防御外邪入里重感之用。当然,也有人认为人参能益气养阴生津,它的助正气也在于治汗源,使得羌活独活这些发散药汗出有源。

使药:甘草、薄荷、生姜三味。甘草助人参益气,同时调和药性;生姜、薄荷也是解表的引经药,而薄荷辛凉,还能制约避免辛温发散太过。

从人参败毒散的配伍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它气血津液兼顾,也就是在解表的同时,还能调整气血津,这也成为中医“逆流挽舟法”的理论根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方剂学习熟悉一下败毒散,如何理解它的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