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音乐:JessieJ-Flashlight-《完美音调2》电影主题曲
没有文化还真不敢随便进入植物圈(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且不说那些字都认识凑起来不知啥意思的专业术语,就算是一些常见的植物,它们的名字也够让人挠头的了。
比如下面这些身边常见的,你能一口气都读出来么?
菡萏、荸荠、鼠麴草、藠头、芫荽、蒟蒻、蘡薁、莪术、豨莶……
问我?老师教的,不懂就问,不过呢,通常不敢太偷懒,自己还得先查查资料再问。
比如遇见的这个很有文化的植物,柽柳(Tamarixchinensis),第一眼把它叫“怪柳”的同学举个爪,肯定不少粗心的直接被扣分。
说实话,这“柽”字不查字典我也不知它读“cheng”。在这个柳絮满天飞的季节,听我跟你说说这个有点怪的柳。
柽柳,柽柳科、柽柳属乔木或灌木。
又名三春柳、红荆条或红柳。
柽柳的拉丁名是TamarixchinensisLour.,它的属名Tamarix是个地名,位于比利牛斯山边的Tamais河,种加词chinensis就毋庸置疑了,宣示其身份。
它喜生于河流冲积平原,海滨、滩头、潮湿盐碱地和沙荒地,它是温带及亚热带树种,产于我国甘肃、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省区。*河流域及沿海盐碱地多有栽培。日本、美国也有栽培。
显然,柽柳是有文化的植物,那么这个怪怪的“柽”啥意思呢?
柽,古地名。是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个小县城,今故址在河南省淮阳县西北处。当地河边产有独特的一种柳树,故命名为——柽。《尔雅》云:“柽,河柳也。”因为柽柳的树皮呈赤色,故唐代《本草拾遗》又将其称为“赤柽木”。
《诗经·大雅·皇矣》有“启之辟之,其柽其椐[jū]”,意思是说要除掉柽、椐这两种杂乱生长的灌木。
不过,从宋代的《本草图经》开始,到大名鼎鼎的《本草纲目》,逐渐统一了对它的称呼:柽柳。
它的花期很长,从每年的5月到9月,不断抽生新的花序,老花谢了,新花又开放了。几个月内,三起三落,绵延不绝,所以有的地方也称它三春柳。
由于树皮呈红褐色,中国西部地区称柽柳为红柳。因此还诞生了一种美食——红柳大串,那是西部牧区因地制宜之作,重点是用红柳(柽柳)柴或红柳炭烧烤,后来还说有啥功效呢,我没吃过,不好多聊,不过想想口水流已经就出来了。
既然说名曰柽柳,那肯定说它像柳了,说它像柳,是因为柽柳的幼枝细长而下垂,尤如柳枝随风轻摆;也有人说它像柏,则是它的叶片非常小,形似鳞片,长1~3毫米,跟同样鳞形叶的柏树神似。
长在海边的我们,看起来它更像一种植物——木麻*,木麻*的样子和松树很像很像,它的枝条垂着,细细的,深绿色的。没有叶子,在微距镜头里才能看清它的真实样子,原来它的叶片已经退化成了鳞片一样,紧紧地贴着茎干。
不同的人的眼中就有不同的印象,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就这样写柽柳:
有木名水柽,远望青童童。
根株非劲挺,柯叶多蒙笼。
彩翠色如柏,鳞皴皮似松。
为同松柏类,得列嘉树中。
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
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
柔芳甚杨柳,早落先梧桐。
惟有一堪赏,中心无蠹虫。
话说,柽柳是大路货么?还真不是。它羞于见人,通常不长在大路边,而且,它还羞于见其他植物呢,它经常孤苦伶仃地待在荒废的野外,一毛不拔的废墟。
植物志说,柽柳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喜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生长环境,具有抗干旱、抗风沙、耐盐碱、耐贫瘠、耐水湿等优良特性,在含盐量0.5%以上的盐碱地上插条能正常出苗,在含盐量0.8%~1.2%的重盐碱地上能植苗造林。
虽说它的名字早就如雷贯耳,可我跟它真不算很熟,主要原因是我很少走属于它的那些野外,就算偶遇,估计也没把它放在心里。
前几天,听
神游说,柽柳开花了,花还挺好看,最主要它长在我轻易可以到达的横琴岛。贴心的神游给了我定位,还把周围环境的照片发给我,就差时间了。没想到,难得的五一假期却因为一场停不了的雨给荒废了,我一直站在阳台里,等着雨停,只是为了去会会柽柳。最后,雨还是抵挡不住它的热情,瞅着老天爷打盹的机会,按
神游的定位,按我理解的生境,轻而易举在一片废墟中见到它的身影。它孤独地站在那片废墟中,不修边幅(它也没必要修边幅嘛),也许它就是太有个性,不愿意与其他野花野草同伙,别人茂盛的地方它不去,它偏偏挑没植物的地方待着,这就是它的倔强。
它长得不高,估计在这每年台风都要肆虐几次的海岛上,它也真的高不到哪里去。它身体很柔软,尤其是它的枝条,难得的是,这个季节它开花了。
柽柳的花非常小,集中生于枝条顶端,排列成圆锥状花序,花小而密,呈淡雅的粉红色。在微距里,才能认真看到它的模样,没想到,如此倔强的身子,开的花却那么的小清新。
说真的,当你跟它待在一起,你一定会喜欢它,你看它柔柔弱枝,缕缕细丝,婀娜迷人,蓝而绿的叶子泛着狐媚的光泽,小而密,白或粉的花朵簇拥着开满枝头。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它从不妥协,不放弃,它带着放荡的个性,从初夏到秋冬,展现它的野性美。
(图片由
神游提供)柽柳的特立独行,有特别的耐逆境能力,有特异功能么?
专家说,主要源于它的一些独特生长习性:一是植株的“泌盐”性,柽柳的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于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具有很高的耐盐碱能力;二是根系很深,长的可达几十米,可以吸到深层的地下水,鳞片状的叶可以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发,而根又能从很深的地下获得水分,因此柽柳有很强的防风抗旱能力;三是自繁能力很强,沙埋的枝干上很容易形成新的植株,是沙漠、海滩、盐碱地绿化的理想树种。
话说,柽柳对人类还贡献蛮大的。
当地人充分利用起柽柳这种乡土野生资源,柽柳的嫩枝叶可以作为牛羊的饲料;木材也是非常坚硬,虽然长不了太粗没法盖房子或做家具,但可以制作刀柄或斧头把等日常器具;富有韧性的枝条还可以用来编织成箩筐;柽柳还是极好的薪柴,火力凶猛而耐烧。
柽柳对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等也具较强的抗性。同时,柽柳为深根性树种,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极耐修剪和刈割。柽柳以其良好的适应性、优美的形态,在滨海盐碱地区绿化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丰富滨海盐碱地区绿化资源不可替代的树种。
它还具有药用价值,翻开推文,大都介绍它作为中草药的身份:本品辛散,有祛风除湿作用,治疗风湿痹证,肢节疼痛,可与羌活、独活、秦艽等祛风湿、止痹痛药同用。
柽柳是多年生乔木或灌木,老枝直立,暗褐红色;幼枝细弱,常开展而下垂,红紫色;嫩枝纤细,悬垂。
叶鲜绿色,从去年生木质化生长枝上生出的绿色营养枝上的叶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卵形,稍开展,先端尖,基部背面有龙骨状隆起,常呈薄膜质。
上部绿色营养枝上的叶钻形或卵状披针形,半贴生,先端渐尖而内弯,基部变窄。
SUMMER
----(图片由
神游提供)每年春季开花,总状花序侧生在生木质化的小枝上。花5出,萼片5,狭长卵形,具短尖头,略全缘,花瓣5,粉红色。
柽
柳
我没见过它的种子,深圳的蜗牛见过,她说:你要是见过柽柳的种子,就会相信它的扩散力,那些极细小极细小的种子从极细小的蒴果中爆裂而出,蓬松如一团烟雾,种子们颗颗轻过鸿毛,还都带着降落伞,一丝丝的空气流动就可以让它启航,它们去哪里不行?
(图片由
蜗牛提供)以下文字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乔木或灌木,高3-6(-8)米;老枝直立,暗褐红色,光亮,幼枝稠密细弱,常开展而下垂,红紫色或暗紫红色,有光泽;嫩枝繁密纤细,悬垂。
叶鲜绿色,从去年生木质化生长枝上生出的绿色营养枝上的叶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卵形,长1.5-1.8毫米,稍开展,先端尖,基部背面有龙骨状隆起,常呈薄膜质;上部绿色营养枝上的叶钻形或卵状披针形,半贴生,先端渐尖而内弯,基部变窄,长1-3毫米,背面有龙骨状突起。
每年开花两、三次。春季开花:总状花序侧生在去年生木质化的小枝上,长3-6厘米,宽5-7毫米,花大而少,较稀疏而纤弱点垂,小枝亦下倾;有短总花梗,或近无梗,梗生有少数苞叶或无;苞片线状长圆形,或长圆形,渐尖,与花梗等长或稍长;花梗纤细,较萼短;花5出;萼片5,狭长卵形,具短尖头,略全缘,外面2片,背面具隆脊,长0.75-1.25毫米,较花瓣略短;花瓣5,粉红色,通常卵状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稀倒卵形,长约2毫米,较花萼微长,果时宿存;花盘5裂,裂片先端圆或微凹,紫红色,肉质;雄蕊5,长于或略长于花瓣,花丝着生在花盘裂片间,自其下方近边缘处生出;子房圆锥状瓶形,花柱3,棍棒状,长约为子房之半。
蒴果圆锥形。夏、秋季开花;总状花序长35厘米,较春生者细,生于当年生幼枝顶端,组成顶生大圆锥花序,疏松而通常下弯;花5出,较春季者略小,密生;苞片绿色,草质,较春季花的苞片狭细,较花梗长,线形至线状锥形或狭三角形,渐尖,向下变狭,基部背面有隆起,全缘;花萼三角状卵形;花瓣粉红色,直而略外斜,远比花萼长;花盘5裂,或每一裂片再2裂成10裂片状;雄蕊5,长等于花瓣或为其2倍,花药钝,花丝着生在花盘主裂片间,自其边缘和略下方生出;花柱棍棒状,其长等于子房的2/5-3/4。花期4-9月。
中文正名柽柳
拉丁学名TamarixchinensisLour.
别名垂丝柳、红柳、阴柳、西湖柳、西河柳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侧膜胎座目
亚目山茶亚目
科柽柳科
属柽柳属
种柽柳
(本文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为原创,拍摄于珠海横琴,部分文字资料来自互联网。)
自然好书推荐
花
神
的女儿
CultivatingWomen,CultivatingScience
作者:[加]安·希黛儿
译者:姜虹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终
文/图:一帆c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