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认证了乡村大数据,不仅村民办事方便了,我还通过这个平台卖出了滞销的羌活苗子。”宕昌县理川镇陈家沟村村主任赵宝清激动地告诉记者。
隆冬时节,寒意正浓。1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赵宝清家,闯入眼帘的是赵宝清忙碌的身影和晾晒在院子里的药材。
因为市场调控因素,过几年某种中药材价格就会下跌一次,当地人称为“小年”。去年11月份,赵宝清家栽植的羌活苗子便遇到了“小年”,眼看到了采挖季节,却无人问津而一度滞销,好不容易遇到买家,但价钱却只卖到5毛钱一斤,这让他一筹莫展。
“当时恰逢乡村大数据推广认证,我进行了认证后,看到里面可进行土特产销售,于是就拍了几张新采挖的羌活苗照片,发布了出售信息……”赵宝清边说边打开手机找出去年10月22日发布的信息:“本人今年种有5亩大叶羌活苗要出售,苗子均匀……”
令赵宝清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他发布信息的第三天,就有武都的药材客商打电话过去,经过初步商议就订购了1吨多,并且当天就将元订金转账给他。因为羌活苗子的品质优良,客商还计划开春了再去收购。
“当地村民通过大数据看到我发布的信息,就将信息转发给他们的朋友,之后就有康乐县和岷县的客户专门来地里考察。”赵宝清高兴地说,“通过现场考察,他们非常中意羌活苗子的品质,决定等开春后按照市场价收购。”
宕昌县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的美誉,特别是哈达铺镇、理川镇一带,中药材资源种类多、分布广、蕴藏量大、品质优良。目前宕昌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稳定在40万亩,羌活便是当地所产中药材的一种,其性温,祛寒湿,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无汗、寒湿痹等。陈家沟村共种植羌活苗子40亩,产量70吨,如今通过乡村大数据平台“做媒”,全部已经找到了“婆家”。
然而,事实上,说起乡村大数据最初的认证,理川镇人大主席王秀峰回忆道,刚开始村民都不理解,认为这个没有作用。镇上的驻村干部、村干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