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茅,一名独茅,又叫茅爪子,李时珍谓此药首载于北宋《开宝本草》,是唐朝后期才从西域印度传入我国的外来药。实际上五代李珣的《海药本草》就有记载,南唐筠州刺史王颜著《续传信方》时也收录了当时颇为盛行的仙茅方,所以,苏颂说“今江南呼为婆罗门参,言其功补如人参也”。但是,仙茅不能滥服,李时珍说:“仙茅盖亦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也。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中医认为,仙茅味辛、性热,有毒,归肾经。本品辛热性猛,能壮肾阳,强筋骨,祛寒湿,暖腰膝,功能与淫羊藿相似,而药性燥烈,久服唇焦口燥,有伤阴之弊。《海药本草》曰:“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益筋力,填骨髓,益阳。”《开宝本草》记载:“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仙茅辛热燥烈,善于补命门火达到助阳的功效。用于肾阳虚衰导致的阳痿、不孕、精冷、遗精、尿频等,可配伍淫羊藿、巴戟天等一同使用,如仙茅酒。用于治疗肾阳虚衰导致的腰膝酸软,冷痛,或寒湿久痹时,可配伍杜仲、独活等一同使用。它还能够补命门火达到温煦脾阳,止泻的功效。用于脾肾阳虚导致的冷泻,可配伍补骨脂、干姜等一同使用。现代研究表明,仙茅含甲基苯酚、仙茅苷A、仙茅苷B、仙茅素、仙茅萜醇、丝兰甙元、β-谷甾醇、豆甾醇以及多种长链脂肪族化合物,属补虚药分类下的补阳药。具有补肾助阳、益精血、强筋骨和行血消肿的作用,可治疗阳痿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腰脚冷痹、痈疽、瘰疬等。它还具有预防血栓形成的功效,适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服用。三仙汤(可以替代人参)仙茅10g,仙灵脾30g,仙鹤草50g,冰糖50g,大枣10个。一付药煎三杯,连服一周。临床主要用于扶正补虚,益气提神,此三味药物美价廉,效果很好。可治心脏病,脾胃病,肺心病,慢性咳嗽,腹泻肠炎,体困疲乏,精神萎靡(亚健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