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为中老人的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多发于肱二头肌腱腱鞘炎或上肢创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肩痛——钝痛放射痛,夜间加重,局部有压痛。活动受限,影响上臂外展、上举、内旋等功能,三角肌萎缩。X片检查可示有肩部骨质疏松。
中医学将本病列入痹证范围,认为正气不足、素体虚弱、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因。肩部劳损、外伤、受风寒湿侵袭等因素可诱发本病。今天,丁博士就给大家分享几个治疗肩周炎的民间验方。
1.肩凝汤
组成:羌活6g,姜*6g,当归12g,白芍9g,*芪12g,防风6g,延胡索9g,桑枝20g,桂枝20g,炙甘草3g,生姜5片。
方解:肩凝症又称“肩关节周围炎”“冻结肩”“五十肩”。因外伤劳损、风寒湿邪侵袭肩部,而引起肩关节周围筋肉损伤变性,以肩部疼痛与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治疗原则是祛风散寒,益气活血,柔肝止痛。本方是在《百一选方》蠲痹汤的基础上,将赤芍改为白芍,加延胡索、桑枝、桂枝而成。方中*芪益气固表,为君;姜*、当归、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为臣;佐以白芍柔肝止痛,羌活、防风、桑枝祛风通络,桂枝、生姜散寒温经;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
主治: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服法:水煎服,1日1剂。
2.*芪当归附子薏苡仁汤
组成:*芪30g,当归10g,制附片6g,薏苡仁15g,鸡血藤15g,白芍10g,川芎10g,干姜6g,桂枝10g,威灵仙10g,仙鹤草15g,甘草5g。
方解:本方由《金匮要略》*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化裁而来。方中*芪益气升阳固表,为君;当归、附子、薏苡仁补气血、温经络、祛寒湿、止痹痛,为臣;佐以川芎、白芍、鸡血藤助当归养血通络,干姜温里散寒,桂枝、威灵仙温经祛寒除痹,仙鹤草又称“脱力草”,与补气血之药合用,可调补气血,亦有除风湿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本方标本兼顾,故能药到病除。
主治:颈肩臂痛证,属寒湿兼气血虚者。
用法:1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半个月为1个疗程。
3.肩周炎方
组成:威灵仙12g,羌活10g,桑枝8g,姜*10g,当归10g,鸡血藤15g,白芥子10g,防风8g,*芪15g,伸筋草10g,蜈蚣2条,甘草3g。
方解:威灵仙辛散走窜,性温通利,通行十二经,功在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为君。姜*辛苦而温,能外散风寒,内行气血,行于肢臂而通血脉,为臣。佐以羌活、桑枝、蜈蚣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止痛;当归、鸡血藤、*芪益气养血、活络止痛;防风善走全身以祛风胜寒,解痉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共奏祛风湿、通经络、止痉痛之功效。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服法:水煎服,1日1剂。
4.温通解凝汤
组成:制川乌12g,桂枝9g,当归12g,生地*15g,炒白芍12g,姜*9g,延胡索9g,丹参9g,羌活12g,独活12g,香附9g,秦艽12g,忍冬藤12g,甘草3g。
方解:方用制川乌温经散寒,祛风湿,治痹证尤宜,为君药。桂枝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丹参活血化瘀,延胡索为血中气药,尤善治一身上下内外各种疼痛,三者为臣药。佐以香附行气通滞,又为气中血药,合延胡索,其通滞止痛之力尤著;当归、生地*、白芍补血活血;姜*和血行气,调和一身之血气,合桂枝横通肢节,引诸药直达病所;秦艽、羌活、独活、忍冬藤祛风除湿。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共奏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祛风解凝之功。
主治: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祛风解凝。适用于肩周炎、颈背肌筋膜炎等肌经络痹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日服2次。
5.舒筋解凝汤
组成:当归60g,白芍60g,柴胡15g,陈皮6g,羌活9g,秦艽9g,白芥子9g,半夏9g,附子3g。
方解:原方出自《傅青主男科》,无方名。白芍、当归活血养血而祛风,为君,以平肝木扶脾土;羌活、柴胡、秦艽直走手经,为祛风之圣药,为臣;而佐以附子温通行气,达邪外出,伍半夏、陈皮、白芥子除湿化痰,痰去而风邪解,相得益彰,其痛如失也。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神经根型颈椎病。
用法:水六碗,煎三沸,取汁一碗,入*酒服之,一醉而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辨证论治。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我们删除。
传递中医: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