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
治阴虚内热,头痛口渴,表热自汗,不任风寒,脉洪大,心烦不安,四肢困倦,懒于言语,无气以动,动则气高而喘。*耆 人参 云术 炙甘草 陈皮 当归 升麻 柴胡,右八味,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温服。柯琴曰:仲景有建中,理中二法。风木内干中气,用甘草,饴,枣,培土以御木;姜,桂,芍药,平木而驱风,故名曰建中。寒水内凝于中气,用参,术,甘草,补土以制水,佐干姜而生土以御寒,故名曰理中。至若劳倦形衰,气少阴虚而生内热者,表证颇同外感,惟李杲知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胜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制补中益气之法。
升阳益胃汤
治脾胃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干舌燥,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不和。羌活 独活 防风 柴胡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耆 白芍 半夏 *连 泽泻 陈皮,水煎服。吴琨曰:脾土虚弱不能制湿,故体重节痛;不能运化精微,故口干无味;中气既弱,传化失宜,故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也。洒淅恶寒,肺弱表虚也。面色不乐,阳气不伸也。是方半夏,白术能燥湿,茯苓,泽泻渗之,二活,防风,柴胡能升举清阳之气,*连疗湿热,陈皮平胃气,参,耆,甘草以益胃,白芍酸收用以和营,而协羌活,柴胡辛散之性,盖古人用辛散必用酸收,所以防其竣厉,犹兵家之节制也。
人参属补,不知君于枳,朴中,即为补中泻也。羌,防辈为散,不知佐于参,耆中,即为补中升也。近世之医,一见羌,防辈,即曰:发散不可轻用。亦不审佐于何药之中,皆因读书未明,不知造化别有妙理耳。
升阳散火汤
治脾阴血虚,胃阳气弱,春寒不去,及过食冷物,抑遏少阳清气,郁于脾土之中,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并宜服之。
升麻 葛根 独活 羌活 白芍 人参以上各五钱 甘草(炙)三钱 柴胡三钱 防风二钱 甘草(生)二钱,右?咀,如麻豆大,每服秤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大温服,无时,忌寒凉之物。
吴琨曰:经云:少火生气。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扬之则光,遏之则灭。今为春寒不去,遏郁阳气,饮食冷物,填塞至阴,以致升生之气几于息矣。故用升麻,柴胡,羌活,独活,葛根,皆辛温风药,以鼓动少阳生气。清阳既出上窍,则浊阴自归下窍,而食物传化,自无抑遏之患。芍药味酸,能泻土中之木。人参味甘,能补中州之气。生甘草能泻郁火于脾,从而炙之,则健脾胃而和中矣。李杲圣于脾位者,其治之也,必主于升阳。俗医知降而不知升,是扑其少火也,安望其卫生耶!若气不虚,本方除人参,独活加葱白,名火郁汤,治同。
本文选自《医宗金鉴》卷二十七删补名医方论卷二
友情提醒: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