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药物主入肝肾经,除袪风湿外,兼有一定的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主要用于风湿日久,肝肾虚损,腰膝酸软,脚弱无力等。风湿日久,易损肝肾;肝肾虚损,风寒湿邪又易犯腰膝部位;故选用本节药物有扶正袪邪、标本兼顾的意义。亦可用于肾虚腰痛,骨痿,软弱无力者。
桑寄生
Sangjisheng
来源:
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chinensis(DC.)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切厚片,生用。
相关名字:
寄生、桑上寄生。
产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归经:
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
袪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性状鉴别: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本品呈茎枝圆柱形;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具细纵纹,并有多数细小凸起的棕色皮孔,嫩枝有的可见棕褐色茸毛;质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部色较浅。叶多卷曲,具短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表面*褐色,幼叶被细茸毛,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呈宽楔形,全缘;革质。无臭,味涩。
主治病证:
1.风湿痹证。
本品苦能燥,甘能补,袪风湿又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对痹证日久,伤及肝肾,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者尤宜,常与独活、杜仲、牛膝、桂心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2.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本品能补肝肾,养血而固冲任,安胎。治肝肾亏虚,月经过多,崩漏,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者,每与阿胶、续断、当归、香附等配伍,如桑寄生散(《证治准绳》);或配阿胶、续断、菟丝子,如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此外,本品尚能降血压,可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
2.《名医别录》:“主金疮,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
3.《本草蒙筌》:“凡风湿作痛之症,古方每用独活寄生汤煎调。川续断与桑寄生气味略异,主治颇同,不得寄生,即加续断。”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四川寄生叶中含*酮类化合物:槲皮素、槲皮苷、萹蓄苷,及少量的右旋儿茶酚。
2.药理作用:桑寄生有降压作用;注射液对冠状血管有扩张作用,并能减慢心率;萹蓄苷有利尿作用;煎剂或浸剂在体外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多种肠道病毒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抑制伤寒杆菌及葡萄球菌的生长;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有抑制活性。
3.临床研究:用桑寄生冲剂(每包相当于生药39g),每次0.5~1包,每日2次,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4例,心绞痛有效率76%(新医药学杂志,,3:16);桑寄生60g,决明子50g,水煎服,治疗高血压65例,总有效率93.8%(江西中医药,,3:33);以桑葛丹(桑寄生、葛根、丹参),每次4g,每天3次,治疗高脂血症例,总有效率81%以上(中成药研究,,4:42)。另用注射液治疗小儿麻痹症急性期和后遗症期及心律失常均有较好疗效。其他:
古代所用的桑寄生,来源于桑寄生科不同属的数种植物,除钝果寄生属、梨果寄生属以外,尚包括槲寄生属植物。
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其性能、功效与应用均与桑寄生相似,过去作桑寄生应用,《中国药典》已将其单独收载。另外,四川寄生、红花寄生.、毛叶钝果寄生等多种植物亦作桑寄生入药。
注:内容来自教材和网络,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相关阅读每天学习一味中药——五加皮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穿山龙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丝瓜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