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这个药出现的很早,大家去读《神农本草经》,其中就已经有羌活的记载了。
但是你读了以后会有一种感觉,这个讲的好像不是羌活;
尤其是到了陶弘景写《本草经集注》的时候,你会发现这讲的好像是独活。其实在古代,羌活和独活是混的,羌活指的是羌地的独活,大家在读古文献的时候是需要注意的。当然自从《药性论》开始呢,就把羌活和独活分的很清楚了,这是两个不同的药物。咱们也是当做两个药物来应用,来理解。羌活的第一点,我想先跟大家提一下,品种问题。这个是以前我们很多中医人念书的时候,没有重视的。
大家要知道羌活其实不是只有一种的,伞形科羌活同属的植物很多。例如我们最常见的除了羌活之外,同属的例如宽叶羌活,还有川羌活,它都是可以作为羌活使用,那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临床应用羌活这个药物的时候,什么样的羌活比较好?
因为在目前的临床实际过程中,羌活的使用远远要比麻*、桂枝使用的几率要高,为什么呢?因为目前的人发生外感的时候,单纯的风挟寒反而少了,风挟寒湿的多了,这也是符合从金元时代就开始的一个气候规律,也是一个规律。所以大家在临床上使用羌活的几率是比较高的啊,等一下我们还会讲到羌活的其它应用。但是大家去市场上,如果你去买羌活,卖家会告诉你,羌活有很多的品种,羌活有不同的产地,不同的品种的。
那么我们怎么去挑呢?或者说我们怎么去利用好羌活这个药物呢,这几点大家一定要记一下,咱们做中医的大夫啊,这个是得懂的啊。第一,粗壮,大家要注意,羌活要比较粗的,粗的比细的好,当然不能大头啊,大头的羌活是不好的啊,要整体的条要比较粗壮,它一轮一轮的,它有一些隆起的条纹;你折一下,你就能够发现它有一个断面,断面的质地要比较紧密,就是说粗的要比细的好,而且不能太嫩啊,它有一条条隆起的纹的。
第二就是这个断面的质地要比较密实,紧实的好。那么你在断面上要看呢,它上面有朱砂点,朱砂点多的要比少的好。
这是我们讲的常用的,以前叫做性状鉴定,优质羌活的特征,验收特征。
但是讲的这些其实不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香气浓郁,这一点是很多的验收师傅不告诉你的,就是说我们除了这个羌活的样子要长得比较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哦,羌活的气味一定要对,这个就涉及到这个药物的应用上,是取其味还是取其气,就是这么一个原理。
假如你这一个药,羌活这个药,它长的样子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个羌活没有任何气味了,不好意思,这个羌活没有什么作用的。
就是说我们在用这个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它,它必须要保证这一个香气的浓郁,是它发挥作用的关键的要点。它有挥发油,羌活很难保存,很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会长虫,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它有油。
所以我们在应用上,在选择羌活上,大家要注意这几点,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临床的大夫必须了解的,你有的时候开药发现疗效不好,你就要看一下这个药,你一闻连味道都没有了,那你基本上这个药是没什么作用的。
在应用方面,基本上老师应该都这么教,羌活是一个解表散寒,祛风胜湿,能止痛,还能止痒的药物,我想应该差不多吧,应该老师差不多都这么讲吧,那基本上把大体的羌活的功能呢,都给讲了。但是大家要注意几点啊,第一,羌活的归经在很多的书上还是这么写,叫归膀胱、肾经。我不知道大家的那本书上是归的是什么经,大家可以看一下,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概念,这个膀胱,如果你的教材上还是归这个膀胱经的话,这个是经络循经归类,大家一定要注意,后面这个肾经,那归的是什么?是脏腑归类,这是两个归类,不同的归类方法,有的书应该是最近几年的版本,它可能把它改了,它叫肺经,直接把羌活归到了肺经,有的叫羌活归肺经(膀胱经),这样也有啊,大家所看到的教材版本不一样,那么这里的话涉及到一个什么问题呢?羌活所谓的归膀胱经,它跟麻*的归膀胱经是不一样的,这点大家要理解,这里的膀胱经它指的是经络循经,并不是脏腑归类。那么羌活这个药,它的气味或者叫性味当中,它是辛、苦,为啥?它是辛苦并存的,辛是向上,苦是向下的,说明这个药物的作用层次和靶点,它往往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所以它有一个非常好的发散风寒挟湿的作用,这是它的特征,它有发散风寒挟湿的作用。它的临床的应用的几率是比较高的。最具有典型的代表方,那就是九味羌活汤。但是九味羌活汤这张方子并不需要开9个药,为什么呢?因为这张方子演绎的是告诉你如何按照辨经方式应用,所以其实这张方子九味羌活汤的核心药是4个,羌活、防风、苍术、甘草,这个方子四个药齐了,就可以叫九味羌活汤,它就是治疗风寒挟湿的代表方。
(未完待续)
张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