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说过: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
人生在世,做事要有底线,做人要有原则,一切只求问心无愧。
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听的不听,不该看的不看,这才是君子之道。
守住心,管好嘴,不看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
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救人于水火,也能杀人于无形。
学会不闻人非,不视人短,不言人过,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
说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增广贤文》中有云:常说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经常搬弄是非的人,自己就是制造事端的是非人。
苏轼就曾因为沈括在背后搬弄是非而吃了大亏。
苏轼到杭州时,沈括拜访他,“与轼论旧”后,把苏轼的新作抄录了一通。
但回到首都后,沈括立即用附笺的方式,把认为是诽谤的诗句加以详细的“注释”。
他歪曲事实,在背后搬弄是非,说苏轼的这些诗句居心叵测、反对“改革”、讽刺皇上等等,然后交了上去。
不久,苏轼因为在诗文中“愚弄朝廷”、“无君臣之义”而入狱,险些丧命。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