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益肾理湿和络法治愈淋浊一例
杨某,男,42岁。
初诊∶年3月25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7年来腰府酸痛,尿道灼热,常有乳白色分泌物淌出,有时溲色*赤或浑浊,并伴有全身关节酸痛。医院多次前列腺液检查,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使用磺胺、抗生素和中医补肾清利药,疗效不佳。
诊查∶来诊时除上述症状外,尚自汗,少眠,脉象细弦,舌苔薄*。辨证∶肾虚夹湿,络脉失和。
治法∶方拟益肾,理湿,和络,标本兼顾。
处方∶桑寄生12g怀牛膝9g炒独活3g制苍术3g法半夏5g炒子芩3g左牡蛎12g(先煎)天花粉6g云茯苓9g生苡米9g荷叶9g鲜芦根2尺(去节)六一散9g(包)
二诊∶4月3日。药后腰府虽然轻松,但小便极浑浊,如糜粥样,其味奇臭,乃湿浊外出之征.,拟方踵武前制。
处方∶炒桑寄生15g怀牛膝12g枸杞子6g炒巴戟天6g炒独活3g法半夏3g鲜芦根3尺(去节)制苍术3g炒子芩3g生薏苡仁9g云茯苓9g麦门冬9g六一散9g(包)左牡蛎12g(先煎)鲜荷叶9g天花粉6g
三诊∶4月6日。诉服第1第2剂药时,腰酸明显,小便浑浊、色白,尿道已不觉灼热。第3剂药后,小便转清晰,腰府舒适松快,全身关节亦有好转,汗出如前,脉细弦,苔色淡*。湿浊十去八九,肾虚尚未尽复,原方增损。
处方∶桑寄生15g怀牛膝12g枸杞子9g炒巴戟9g制苍术3g法半夏3g炒子芩3g天花粉6g麦门冬2g左牡蛎12g(先煎)云茯苓9g花龙骨12g(先煎)鲜芦根1尺(去节)鲜荷叶5g薏苡米5g六一散5g(包)
四诊∶4月9日。迭投补肾、理湿、和络之剂,腰部已无明显感觉,小便清晰,尿道无分泌物淌出,全身关节亦不酸痛,唯仍自汗,夜眠不佳,苔色淡*,脉细。拟方转从敛汗安神,用甘麦大枣汤加味。
处方∶浮小麦15g炙甘草3g大枣4个(切)炒白芍9g煅牡蛎12g(先煎)枸杞子5g龙骨齿各9g(先煎)大生地5g潼沙苑5g云茯苓9g朱灯心3尺
五诊∶4月14日。药合病机,汗得敛,寐亦佳,腰府舒适,小便清晰,苔脉如常,为巩固计,拟丸方调理。
处方;潼沙苑g干地*60g枸杞子60g大白芍g云茯苓30g法半夏30g炙甘草60g浮小麦90g鲜荷叶30g大枣20个
以上研粉,另以龙骨齿各g,煅牡蛎g,朱灯心1丈,煎汤水注丸,如绿豆大小,每次服4.5g,每日2次,开水送下。
年5月见患者,询其前列腺炎事,称自年治疗后,迄未复发,并述丸方药共服2料。
中医学无前列腺炎病名,但据其主症,如尿道常有白色分泌物,尿道灼热,腰痛表现,应属于"肾虚夹湿"、"湿热下注"、"淋浊"、"腰痛"等证候范畴。
本例病程长达7年之久,不知服过多少导赤散、八正散之类,亦不知用过多少左归、右归之剂,清利不效,补也无益,必别有故在。邹老认为,本例属虚实夹杂之病,虚在肾,实在湿浊。肾虚则外府失养,故腰酸痛;肾虚固摄无权,则精微脂液下流,故尿道常有乳白色分泌物淌出,此为虚象。肾气不化于膀胱,则积湿生热,湿热下注,故尿道灼热,溲*赤而浑浊,此属实证。关节酸痛,风湿瘴于络脉,亦是虚实参半之候。全疗程五诊,可分两个阶段,一至三诊治以标本兼顾。治本以补肾固摄,治标以化湿和络。初诊方药服后,小便浑浊如糜粥样,味奇臭,是湿浊从小便排泄之趋势,是以二诊方守原制而加重补肾之药物,以增强肾脏之功能,俾湿浊继续下泄。药效应手,二诊方药服至第3剂时,小便已得清晰,腰府舒适,关节酸痛亦好转,湿浊大势已去。除恶务尽,是以三诊方删去独活,易龙骨、牡蛎,以加重固摄之力,将清利之品小其制,以继续清除残余之邪。三诊9剂汤药,使湿污清,络脉和,肾虚初复。此为第一阶段。
四诊时除自汗依然、夜寐不佳外,余无明显自觉症状,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敛虚汗,安魂魄,效如椁鼓。五诊是用补肾养心,稍佐升清降浊之品组成丸方,巩固疗效,以收全功。此为第二阶段。
邹公云翔教授,对中医内、妇、儿科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造诣,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又有所发挥,特别是对中医学中肾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肾病的治疗和预防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见解。本例淋浊(慢性前列腺炎),病程长达7年,五诊竟获全功,收效之速,实为中医同仁所敬佩。细味本例处方用药,补不用滋腻,清不用苦寒,尤妙在用荷叶一味,升举清阳之气,促湿浊之邪不断下泄,从而使甘寒渗利之芦根、云茯苓、生薏苡仁等品之效益彰。这种妙手之验,深为后学师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