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桥坪村ldquo由黑变绿rdquo
TUhjnbcbe - 2021/3/2 18:11:00
治疗白癜风第一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因煤,桥坪村曾富甲一方;因煤,桥坪村生态骤然恶化,乡野失色、乡愁失落。一起一落间,桥坪人觉醒:没有好生态,桥坪的繁荣就是过眼云烟,绿色发展才是桥坪村长久之计。

“鼎盛时期,私挖滥采的算上,有大小煤矿20余家。”桥坪村*支部副书记邓锋说,挖煤机械日夜不停,运煤车辆来来往往。桥坪村虽处深山,却无比“热闹”。

可好景不长。年前后,桥坪村“变”了:

山,“就像那癞皮狗身上长了癣,遍布褶皱、到处黑洞”;

水,“天上乌云飘,地上黑水流”;

路,“越野车能跑出蹦蹦车的效果,车没散架,人都要散架了”。

挖煤掏空了山,有村民感慨,除了钱,啥都没了。

不能再挖了!桥坪村*支部副书记邓锋说,“靠山吃山没有错。但少了这青山绿水,人都难以活下去。”不挖煤,断财路,有矿主反对。但桥坪坚持关停,并经过几番“拉锯论战”,到年,桥坪村关闭了村内全部煤矿,“黑煤窑”也彻底被取缔。

“黑金”深藏大山,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闯荡,留下了妇女、儿童和老人。“再难,转型发展也势在必行。”邓锋讲述,村里很多老人守着这山山水水,刨了一辈子,个个勤劳能吃苦,个个都巴望着过上好日子。

深处大山,只有向大山“寻宝”。桥坪村海拔米到米,温差大,雨量充沛。26平方公里的山间,林木有珙桐、*柏,药材有野生天麻、七叶一枝花。每年春天,野花开了,土蜜蜂成群结队采花酿蜜,和村民们一样勤劳。

“还是要靠山吃山,用好用活山里好生态。”邓锋和其他村干部思前想后,决定做好高山“生态”文章。年初,桥坪村“五峰高峰林业合作社”和“五峰祥泰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支部牵头,合作社投资、出技术,农户参与管理并从中分红,以“林、药、蜂”产业园生态农业新模式,发展蔬菜、中药材和土蜂蜜等系列“高山”农特产品。桥坪村燃起了绿色新希望。

“村计生委员罗辉蓉推荐,我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好日子就来了。”村七组贫困户方丙兰61岁,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重活干不得。去年,方丙兰在合作社务工管理中蜂,从合作社得到分红余元。

“不用自己出钱,活又轻松,还不影响自己田里农活。”方丙兰高兴地说,“去年,我家药材卖了1万多元呢。今年,我还要继续帮合作社养中蜂”。

无独有偶,八组贫困户李荣也是受益者之一。年,五峰精准扶贫如火如荼,掀起青壮年“回乡潮”,李荣夫妻俩返乡发展。头年,就在家门口就了业,两个人两个月收入近万元。“小试牛刀”种植药材,去年,总收入超过3万元。

“七叶一枝花和独活是名贵药材,以前都种不活,现在技术送上门,包教包会。”李荣介绍,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今年他家又发展了6亩中药材,养了5桶中蜂,预计总收入可达到4万元。

支部牵头、村社共建,如今,转型后的桥坪村生态产业花开。到去年底,全村已建起红花玉兰、七叶树、珙桐、红豆杉、落叶松等珍稀林木园林经济带余亩,发展林下七叶一枝花、天麻、白芨、独活等珍贵药材余亩,发展中蜂余箱,户平增收元。绿水青山的桥坪村,活力迸发。

文字│杨威邓志耘

图片│张艺滨

整编│叶田

审核│吕洋洲

终审│许文婕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桥坪村ldquo由黑变绿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