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五苓散
作者/班秀文
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现代用法:将两种药末混合,每服6g,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或作汤剂,水煎两次,温服)。
*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疸病脉证并治》)
带下病
马某某,女,30岁,已婚,农民。平时带下量多,色白或*,质稠秽,近日因田间劳动,复为暴雨淋湿,现腰脊酸胀欲折,肢节烦痛,带下量多,质如涕而有臭秽之气,小便短涩,脉缓,舌苔白*厚腻,舌质如平。证属湿热下注,兼有外邪。仿太阳蓄水证之法为治。
绵茵陈20g,桂枝5g,土茯苓20g,白术9g,泽泻12g,猪苓12g,防风5g,独活5g。
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3剂。
按语:素有带下量多,内湿为重;复淋暴雨,外湿所侵。内外湿合,下注冲任,而致腰脊酸胀,带下加重,非去水湿不能愈此证也。
故用茵陈五苓散以利内湿;加防风、独活,以去外湿也。内外合治,表里双解,湿无藏匿之所,则带下自止。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仲景学说讨论会论文汇编[C].
本文摘自《国医大师经方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主编/杨建宇、李剑颖、王发渭、王婷婷,转载请注明出处。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