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开始冷了,有患者或家属问一些泡脚的方子。
泡脚有数千年的历史,最早见晋代《肘后备急方》,民间常有这样一句话,“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泡脚可以说深入人心。我们今天直入主题,就不再聊泡脚的好处了,你需要用泡脚达到什么目的,就选用什么方和方法。
一般泡脚常用有三种功效,
第一,助睡眠。
泡脚后可以交通阴阳跷脉,可以引火下行,从而可以帮助睡眠。这样的一个泡脚的温度不适宜高,只需要在38~43度,而且不要出汗,微微人体感觉到热就可以了,这种泡脚一般适宜在睡觉前泡,注意力集中在脚,为更好达到这类功效的泡脚可以放一点盐,也有用点醋的,但是不适用姜或者是艾叶或者是一些发汗之品,比如桂枝麻*花椒。
第二,散风寒,退热。
初期感冒的时候,会有一流鼻水,全身发冷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来一个热热的水泡泡脚,然后出一身汗,往往会感觉到非常的舒服,所以在这一类的治疗当中,我们的温度是要稍微高一点,在42~48左右,水温最好是在上升的过程当中,出汗是比较快的,如果在这个温度的情况下,仍不能出汗,我们可以稍稍喝一点热的白粥水,以帮助我们出汗,粥能够养胃气,生卫气,并能够帮助在邪随汗出的时候,固卫气,从而达到风邪外出而不复,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用一些帮助散寒的中药,比如一包针,葱白和姜,比如独活羌活,桂枝麻*。一些儿童不愿意吃药的,可以选用这种物理降温的方法。要注意的是出了汗之后,毛孔大开就不能去吹风,要静静的待在房间里面喝点热水或者是白粥水。这类型的泡脚是不分时间的。
第三,祛除寒湿。
当天气凉了之后,是很多颈肩腰腿痛关节炎的高发时节,这时候用一些散寒除湿的中药,会有助于这些疾病的恢复,需要我们泡到微微汗出,又不至于大汗淋漓,一般这种需要我们恒定一个温度,就是你能够一点点出汗的那种温度,现在市面上的加热的沐足桶都有可以调到一个固定的温度。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药物上可以使用艾叶和姜,可以使用花椒和姜,可以使用葛藤加姜。这些泡脚就不要在睡前泡了。泡完再冲凉。
注意有心血管疾病,比如心律失常的老人要慎重泡脚,泡脚后体温上升会心率加快,诱发心律失常。糖尿病的患者,糖尿病人容易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容易烫伤而不觉。
附:
一,一包针50g葱白10条,姜30克。解表散寒退热(流涕,发热)
二,独活15,羌活15,桂枝30麻*10克解表散寒退热(发热,全身肌肉酸痛)
三,艾叶15姜30克,散寒除湿(经络上的湿效果好)
四,花椒15姜30克散寒除湿(脚冰凉感,脚面容易瘙痒的效果好)
五,葛藤(封面的图)50克,姜30克散寒除湿(对颈椎不适效果好)
六,苍术30桂枝30独活15散寒除湿(对腰椎不适效果好)
药物供参考,如果平时自己用效果好,可以继续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