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风寒药
今天我们学习发散风寒药中的羌活和白芷。
羌活
首先来学习羌活。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
羌活的功效应用: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之功。
1、解表散寒,可治疗风寒夹湿表证,很多医家都喜欢使用羌活治疗风寒感冒,在《本草逢原》称羌活为“却乱反正之主帅”“非时感冒之仙药”也就是说治疗一年四季感冒均有良好的效果。
张仲景时代麻*和桂枝是治疗风寒表证的中药,自从开始使用羌活治疗风寒表证,麻*桂枝的霸主地位被动摇,原因在于羌活不单可以解表散寒,还可止痛,对于风寒感冒,头身疼痛具有明显的效果。
此外,麻*现代研究发现,有中枢兴奋作用,容易导致失眠,还有升压作用,对于高血压的患者不宜使用。桂枝有温通经脉动血之弊,这些弊端都是羌活所没有的,所以治疗风寒感冒的用药就由“麻桂”系列逐步演变成“羌防”系列。当然也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气候有一定的关系。
2、羌活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湿寒痹证,因为其善入足太阳膀胱经,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上半身风寒湿痹尤为多用。羌活擅长治疗太阳经头痛及后脑勺部位疼痛。
学完羌活,把它和之前学过的防风来做一个比较:
两者均可发散风寒,胜湿止痛,常相须为用治疗外感风寒风湿痹痛,不同点是羌活性质温燥,作用比较强,而防风性质不燥,作用和缓,为“风药中之润剂”无论风寒风热,均较为适宜,防风还有四止,即止痛、止痉、止泻、止痒。
防风
白芷
下面学习第二味药,白芷。
白芷和防风,羌活一样,也是伞形科的,以根来入药,因为根的颜色是白色的,但是它的形状像胡萝卜,芷就是芳香的意思,将颜色和气味结合在一起来命名。
白芷的功效应用:
1、白芷解表散寒,可治疗风寒表证,本品虽发散风寒,以解表之力比较温和,但是因为其兼有比较好的止痛和通鼻窍之力,故亦常用于外感风寒,雾寒发热,并伴有头痛,或者是鼻塞流涕之证。
2、白芷可祛风止痛,治疗风湿痹症,也可利用其止痛的功效治疗头痛牙痛,因为白芷入阳明经,故擅长治疗眉棱骨疼痛及牙龈肿痛。
3、白芷能够宣通鼻窍,对外感风寒伴有鼻窍不通,可在解表方中加上白芷,这条功效是羌活所不具有的,还可治疗鼻渊,鼻渊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鼻窦炎,经常流浊涕,比较臭,有时候不闻香臭,经常头晕头痛,其实对于其他的鼻科疾病,比如说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都可配合辛夷来使用。
3、白芷可燥湿止带,治疗妇女带下。白带是妇女的一个生理现象,但是白带过多就不正常了,通常称为带下。导致带下的原因很多,比如说寒湿下注,湿热下注等等,因为白芷是温热之性,故特别适合治疗寒湿带下,若是治疗湿热带下,应当配伍清热燥湿药,利用清热燥湿药的寒凉之性,制约白芷的温热之性,这种配伍方式,我们通常称为“去性存用”。
比如说,讲麻*治疗肺热咳喘时,我们强调必须配合石膏,而且石膏的用量较大,进而在制约麻*的温热之性,而保留其平喘之功,这种例子非常多。
4、白芷还可消肿排脓,疮痈一般是热毒壅盛导致出现的,治疗疮痈初起,与清热解毒药配伍可促进红肿热痛的消散,故称为消肿,这个消肿不是水肿而是疮痈肿痛,疮痈后期脓液已经生成难以溃烂,与人参、*芪等扶正药物配伍可促进脓液排除。
白芷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明天我们将学习发散风寒药中的最后两味药:细辛和藁本,并将其与羌活和白芷放在一起比较学习,便于更好的理解记忆。
END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