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孟子离娄下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TUhjnbcbe - 2025/5/31 19:43:00
白癜风治疗的好吗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孟子说:“自已糟蹋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好说的。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也没有什么和他好说的。恶言诋毁礼仪的,谓之自糟;认为自己不能居仁心行仁义的,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将安宅空着,舍正路而不走,这可真是哀哉!

(本篇用一句四川话来说就是:不跟好人学好人,跟着斯娘子杠假神,指自甘堕落。同时也指出仁是最安逸的精神住宅,义是正直的康庄大道)

淳于髡说:男女授受不亲,这礼的规定吗?孟子曰:是礼也。淳于髡又问:嫂溺水了,小叔子能用手去拉他吗?孟子说:嫂溺水而不援,是豺狼也(禽兽)。男女授受不亲,虽然是礼的规定也;但嫂溺水,援之以手者,是通权达变也。淳于髡说:那么现在天下都溺水了,夫子却不去救援,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天下溺,需要道救援;嫂嫂溺,援之以手就可以了——子难得要让我用手去救天下吗?

孟子说:桀和纣之所以失天下也,是因为失其人民支持;失其人民支持,也就是失其民心也。得天下的办法是:得其民支持,便得天下矣;得其民支持的办法是:得其民心,便得民支持矣;得其民心的办法是:他们所希望的就满足他们,他们所厌恶的就勿强施加。如此的话,民之归服于仁德也,犹如水往低流,兽往旷野。所以,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来人民者,桀和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德者,则诸侯就都会把百姓驱来矣。就是他不想一统天下,也会水到渠成。现在那些想一统天下者,犹如害了七年之病需要求三年之艾也。如果平时不栽培养殖便终身不得。同样的道理,如果平时苟不志于仁,那就会终身忧辱,一直到陷于死亡。《诗经》说: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本篇主要讲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民本主义思想。当然其中的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诸侯驱人民等也所蕴含着善与恶的历史辩证法,就是坏人在无意中帮助了好人,人民因为厌恶“恶”而向往好,所以恶也成了促进历史前进的动力。)

孟子说:夏商周三代之得天下是因为仁,其失天下是因为不仁。诸侯国国之所以会废兴存亡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身家性命)。现在的人害怕死亡而乐于不仁,就好像害怕喝醉,又偏要拼命喝酒一样。 

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反问自己是否够仁爱;管理别人却不能管理好,那就反问自己是否有其智;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就反问自己是否够敬——凡事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其自身正而天下归之。诗经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为本,先己后人,推己及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孟子说:不仁的人可与之商议吗?他们对别人的危险心安理得哦,乐于从别人的危难中牟利,把导致家国破亡的事当做乐趣。如果可以和不仁的人商议,那怎么会有国败家亡之事呢?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说:小子听之!水清可以濯缨,水浊可以濯足。这是水自己造成的。所以,一个人必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后别人才侮之;一个家必先自取毁因,而后人毁之;一个国家必先自取伐因,而后人伐之。《太甲》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人因为不自尊,他人才敢轻视;家因为不和睦,他人才能挑拨;国家因为混乱,敌国才敢趁机入侵。)

孟子说:道本来很近却求诸远,事本来在易却要求诸难:只要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不要舍近求远,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孟子说: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眸子不能掩其恶。心中正,则眸子亮焉;心中不正,则眸子眊焉。所以听一个人讲话,观其眸子,他的善恶真伪还能往哪里藏呢?

孟子说:“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有意料不到的赞誉,也有过分苛求的诋毁。所以我们对别人的评价、赞毁有时候不应该过度在意!)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批评那些半罐水响叮当的人,动辄喜欢出言教训别人的人,一副教师爷派头的人等。真才实学、德行并重的长者老师不在此列。)

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没告父母而娶妻,就是怕无后也。所以,君子认为他虽然没禀告,但实际上和禀告了一样。

(一不孝: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

二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吃俸禄来供养父母。

三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

当今社会单身青年越来越多,独活的思潮也越来越盛,这种是个人自由自主的当然不能用儒家这种大不孝来抨击,无后也并没有过错。但是从人类绵延的发展角度,和父母之心的性情态度来看,生子则是必然必须的,要不然怎么断子绝孙成了社会上最恶毒的骂人语言呢?况且假如人人都不生娶,人类社会就会逐渐崩溃、灭绝)

子严主持郑国之政,曾用自己乘的舆去帮人们渡过溱水洧水。孟子评论说:这是小恩惠的行为,并不懂为政。如果他十一月修成行人的桥,十二月修成行车的桥,人民就不会因为渡河而发愁也。君子如能善其政,就是出门锣鼓开道也都可也,怎么能一人一人的而帮忙渡之?如果为政者,需要讨好每人而悦之,那时间恐怕不太够用啊。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孟子从政治家的角度认为子严的这种爱民美德治末不治本,是小恩小惠过后于事无补。并且讽刺施此种恩惠者有沽名钓誉之嫌)

1
查看完整版本: 孟子离娄下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