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陈毅的结发妻痴情女肖菊英,19岁结婚20
TUhjnbcbe - 2025/5/20 20:52:00
中科医院专家 http://baidianfeng.39.net/qwzj/

(说历史的女人——第期)

陈毅在十大元帅中是很突出的一位,他不仅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是位标准的儒将;而且他身材魁伟,相貌英俊,文才出众,说他是一位“风流”才子,也不为过。他的不少诗歌比如《青松》、《红梅》、《秋菊》《幽兰》《含羞草》等已经成为经典,在民间广为流传。不过陈帅在爱情上却一波三折,很不顺畅。

陈毅在近40岁时同张茜结为革命伉俪,二人白头偕老,被传为佳话。但你知道他在遇到张茜之前有什么坎坷情路呢?事实上,陈毅之前曾有过三次堪称悲情的婚恋史,本文介绍他的结发妻,即痴情女肖菊英,她19岁同陈毅结婚,却20岁跳井而死。她的死真的是自杀,还是另有原因?

(一)才女

肖菊英于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信丰县城嘉定镇。关于她早期的事迹,历史上鲜有记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她的家境、家庭教育应该还可以,她自小是读过书的,而且多才多艺,写诗画画,唱歌弹琴,基本都会。她思想觉悟得也很早,16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当选信丰县妇女解放协会主席,早早就开始了革命生涯。年4月,18岁的肖菊英已经入党。这样,肖菊英就有了同陈毅相识的历史机遇。

年夏,陈毅奉命到赣南组建红22军,决定在信丰县创办一所红军干部学校,校址选在信丰的黄泥排。肖菊英闻讯后,便和几个姐妹一块去报名,最终被录取。开学典礼上,陈毅的演讲非常精彩,引起了肖菊英的注意。之前,她只是听说陈毅的大名,今天亲自目睹将军的风采,让她尤为激动:他高大伟岸的身躯,英俊坚毅的面容,声如洪钟的四川口音,都令这位19岁少女极为动容。

当时,陈毅任干部学校的校长,还兼任政治课教员。他讲课十分生动,很受学员们喜欢。课余时间,陈毅还教大家唱革命歌曲,还和大家搞些娱乐活动,比如下棋等。这样,才女肖菊英就有了跟陈毅接近的机会。她和陈老师一起唱歌、弹琴,一起谈论学习心得,议论赣南的革命形势,两人颇能谈得来。随着接触机会的增多,两人渐渐互生情愫。

(二)险情

不久,肖菊英和陈毅之间就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年8月下旬,红军干部学校搬到了西牛镇真君庙。一天深夜,学校受到了国民党军队的袭击,情况非常危险。因为当时红军的武器很有限,除了教员,学员们都没有枪。

眼看要被敌人包围了,情急之中,陈毅和毛泽覃等一边派人到县城军部请求增援,一边进行突围。

陈毅掩护大家撤离。但当众人都撤走后,肖菊英却守在陈毅面前没有走。陈毅急了说:“啥子时候了,你还不快走?!”

“上课时候你不是说过,危难时候要奋勇向前,经受住考验吗?”肖菊英说:“你不走,我也不走!”

陈毅急了,说:“太危险了,你必须赶快离开,跟上队伍!”

“正因为危险,我才不离开你。要死,跟你死一块!”肖菊英仍坚持着。

陈毅心中一热。此时他的眼中不再暴躁。肖菊英则意识到了将军眼里的一丝柔情。

黑暗中,枪声仍激烈地响着。有一股敌人叫喊着冲了过来。

瞬间的柔情闪过,生命的意义再次超越一切。身经百战的陈毅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厉声喝道:“我命令你立即转移!这是命令,懂吗!”

听到这声命令,肖菊英再不敢违抗,她只得忍着眼泪去追赶队伍了。

陈毅随即端起机枪,跳到一个土堆后面,朝山下一顿猛烈射击。在陈毅的掩护下,毛泽覃等人带着学员们很快隐蔽在山林中,成功撤退。

当敌人冲进校舍时,里面已经是空荡荡的了;而此时红军的增援部队已经赶到,敌人无心再战,于是纷纷逃去……

黎明时分,肖菊英随毛泽覃和众学员返回学校,她第一个冲进校舍。她不知道她的陈将军怎么样了?她心中好着急。此时陈毅装扮成一个伙夫,正给大家熬稀饭呢。肖菊英一下子把心放进了肚里,她眼中湿湿的,马上帮陈毅换衣服。

9月下旬,学校进行毕业考试,肖菊英成绩优秀,被分配到红22军政治部宣传科,任宣传干事。此时她跟陈毅已经难分难舍了,双方便定了终身。

(三)告别

陈毅是个很谨慎的人,他跟肖菊英尽管“私定”了终身,但他要见见肖菊英的父母,要拜拜岳父岳母,要征得他们的同意。

红22军奉命离开信丰的前一天,陈毅骑着一匹白马来到肖菊英家。肖菊英的母亲胡金兰闻讯赶忙出来迎接。陈毅下马对丈母娘打躬作揖。胡金兰看陈毅器宇轩昂,有大将风度,自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肖家父母为了招待陈毅,很是破费了一番,红烧鱼、炖豆腐、萝卜骨头汤、滚烫的甜米酒等上了一桌子。

陈毅向岳父岳母说:“小英觉悟高,又聪明能干,我很喜欢她,能得到她的陪伴,是我一生的幸福。请接受我的求婚!”

肖菊英的父母早听说女儿和陈毅的事了,自然是满口答应;况且母亲胡金兰还是县妇女解放协会的常委,当然很开明了,于是说:“婚姻大事你们决定就可以了,只要小英同意,我们也没意见!”

于是,这事就定了。饭后,肖菊英便要随陈毅走了,她向父母告别说:“红军部队马上要离开信丰出发了,这次一走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母亲也不禁流下了眼泪。

肖菊英母亲还拿出一幅红线毯送给女儿,对女儿一再嘱咐着。

“爸爸,妈妈,请你们多保重!革命不成功,我决不回来!”肖菊英哽咽着,但态度很坚决。令肖菊英父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竟成了他们同女儿的永诀。

(四)殉情

肖菊英和陈毅于年10月在江西省泰和县结为伉俪,此时陈毅29岁,肖菊英才19岁。婚后,二人十分恩爱。然战乱岁月,恩爱也带着硝烟。肖菊英随陈毅转战吉安、兴国、于都、宁都、赣县等地,没有过过一天安稳日子。如果能长期这样下去,尽管辛苦,夫妻恩爱苦也甜,也不失为一种人生的幸福,和爱情的浪漫。然而,幸福的岁月太短,不久,一次灾难渐渐向这对夫妻袭来。

年夏,中共赣南特委成立,中央苏区任命陈毅为特委书记,肖菊英为特委机关秘书。此时红军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各个根据地开始了“大-肃-反”运动。此运动的扩大化给红军带来了严重灾难,有许多红军指战员被怀疑是“A-B”团(国民党右派反动分子的秘密组织)被冤杀。当时徐向前的妻子程训宣就是在此运动中被张国焘杀害的。连徐向前本人和贺龙这样的高级将领都受到生命威胁。陈毅自然也面临危险。

这天,陈毅突然接到上级通知,叫他去于都参加一个紧急会议。当时于都也在进行“肃-反”,不少同志被杀害,陈毅担心自己也会被抓。于是他在临行前,心情沉重地对妻子肖菊英说:“小英,我此行恐怕是凶多吉少。万一我三天之内回不来,可能就不在人世了。你不要过分悲伤,要充满信心,继续投身到革命战斗中去!”

肖菊英默然无语,她只是郑重地整了整丈夫的军装,目送陈毅策马而去……

回到李家祠(陈毅和肖菊英的住处)后,肖菊英扑在床上痛哭失声。对丈夫的命运,她实在难以预料,对于她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生死离别。

三天的等待是漫长的,长得像一个世纪。在这三天里,肖菊英无时不在想着自己的丈夫,为他担心,为他祈祷。她站在李家祠的最高处,翘首南望,期盼陈毅平安归来。

然而三天又是短暂的,转瞬即过,可是陈毅还是没有回来!

李家祠的院子里有一口深井,此井很深,而且没有围栏。等待丈夫归来的肖菊英在井边来回地走动,她在踟蹰彷徨……

“小英,我此行恐怕是凶多吉少。万一我三天之内回不来……”

已经到了深夜,丈夫还是没有影踪。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陈将军已死,我岂能独活!于是,肖菊英,这位痴情的烈女,毅然决然地打开了井盖……

肖菊英死时年仅20岁,此时是年9月初,距离她跟陈毅结婚还不足一年……

(五)死因

陈毅是在他离开妻子的第四天下午回来的。当他推开李家祠的大门时便惊呆了。里面很冷。几只白花篮后面的一扇门板上躺着他的爱妻肖菊英,然而,那只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原来,那天陈毅到达于都后,才知道是开一次地方工作会议,部署反“围剿”的准备工作的;其中还有一项内容,正是要求苏区停止肃-反扩大化的。虚惊一场。会议仅一天就结束了。本来他可以按计划三天之内赶回去同妻子团聚的,但另一件事拖住了他。

陈毅本是有侠义心肠之人,自己脱险了,但不代表别的同志就安全了。所以他要尽力解救别人。当他得知,于都任凤山区委书记徐复祖面临被捕杀的危险时,便改变了立即回家的打算。因为他知道徐复祖是个好人,对革命忠心耿耿;但他是地主出身,这在肃-反运动中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死于非命。于是他临时决定到于都徐复祖的驻地,向当地党组织传达立即停止肃-反扩大化的精神。

直到第三天下午,陈毅才想起自己同妻子肖菊英的约定,这才匆匆赶回。不料,在回兴国县城的途中,又突然遭遇国民党一个靖卫团的袭击。几番周折之后,他就晚回去了一天半。

此时的陈毅对着肖菊英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他扶尸痛哭:“小英,小英,你醒醒啊!我是陈毅,我回来了……我对不住你啊!”想到自己四天前同妻子分手时说的那番话,他真是后悔万分,肝肠寸断!

男儿有泪不轻弹。看到他们的首长,一个大男人如此痛哭,周围的人也都黯然落泪。

陈毅怀着悲痛的心情,亲自为肖菊英布置灵堂,并将爱妻安葬在兴国县平川中学后面的山岗上,那里林木茂盛,野花处处。

本来肖菊英为夫殉情的故事到此已经结束,但历史上的传奇往往有不止一个版本。关于肖菊英的死还有另外的传说。

一说她并非是自杀的。陈毅离开的第三天晚上,肖菊英在特委驻地回到李家祠,同兴国城中心区委书记谢毓泉等人在一起,召开一个商讨会,发动妇女动员丈夫参军,做军鞋、支前等事宜。会议开至深夜。等大家走后,突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想到丈夫临走时的话,她不能入眠。是啊,将军何时才能平安归来?

后来风雨渐止,突然传来几声狗叫,肖菊英以为陈毅回来了,便急忙下楼开门。当时门口的那口深井没有围栏,她心急火燎之下,一脚踏空,跌落水井溺亡。据当时曾和她在一起的人称,那夜的肖菊英对工作很热情认真,并无任何自杀迹象。所以她的死是一个意外。

然而,肖菊英死时并没有目击者,她究竟是投井自杀还是意外坠井而死呢?咱们从她死后的一些细节分析一下。

陈毅在埋葬了肖菊英之后,回来收拾妻子的遗物时,发现了这位才女写的一首诗:

纤纤新月挂黄昏,人在幽闺欲断魂。

革命为何容奸猾,肃反岂可诛忠臣?

灯花占却烧心事,罗袖长供把泪痕。

夜夜填词笔难放,须知恩爱是愁根。

此诗充满缠绵悱恻的凄婉之情,表达出对陈毅的深切思念。陈毅读罢极为伤感,也挥笔写下一首哀歌《忆亡》:余妻肖菊英,不幸牺牲,草草送葬,夜来为诗,哀哉!

泉山渺渺汝何之?检点遗篇几首诗。

芳影如生随处在,依稀门角见冰姿。

检点遗篇几首诗,几回读罢几回痴。

人间总比天堂好,夙愿能偿连理枝。

依稀门角见冰姿,影去芳踪我不知。

送葬归来凉月夜,泉山渺渺汝何知?

革命生涯都说好,军前效力死还高。

艰难困苦平常事,丧偶中年泪更滔。

此诗更是字字血,声声泪,一唱三叹,表达了陈毅对爱妻的沉痛思念。如果从双方情感上分析,肖菊英的自杀殉情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双方在诗中并没有透出此意。即便在陈毅的诗序中也仅提到“不幸牺牲”,你从其中难以窥出肖菊英自杀的决绝,或者陈毅对“殉情”者的痛惜。即便是一场意外的死亡,比如病逝、遭遇什么事故等,只要是夫妻双方感情真挚,也可以出现如此凄绝的诗意表达的。

所以,笔者以为,后人对肖菊英的死实在是太痛惜了,因为她不仅太年轻,而且是陈毅元帅十分挚爱之人,而且还是结发妻,诸多元素影响下,人们毋宁认为她是为爱殉情的。

总之,肖菊英的死成了一个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她的死令陈毅十分悲痛。一年后,年7月,陈毅在南雄水口战役后,途径信丰,专程进城探望了岳母胡金兰,并将肖菊英当时的唯一的嫁妆——红线毯送还岳母。

陈毅沉痛地说:“娘啊,我未能照顾好小英,您失去了一个好女儿,我失去了一个好妻子。我没有福气啊!”岳母也失声痛哭。

后来,有情有义的陈毅还曾在军务繁忙之中,找机会去肖菊英的墓地凭吊,只是墓地已经被国民党军队破坏。解放后,出任上海市长的陈毅仍未忘掉结发妻肖菊英,建议应把肖菊英定位烈士;并邀请肖菊英的母亲和兄弟到上海以诉亲情。年,陈毅又将自己的照片寄给岳父岳母,以示自己对老人的关怀。

一生戎马倥偬的陈毅元帅对结发妻肖菊英纪念了一辈子,不愧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大丈夫!

(文/说历史的女人·夏日漱冰)

参考资料:《陈毅传》《肖菊英自杀之谜》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毅的结发妻痴情女肖菊英,19岁结婚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