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作为卤水香料被使用,在一些书籍中认为是因为酱油酿造工艺的变化,导致了酱油之中的豉香味道出现不足,而白芷的加入正好可以补充这种不足。实际上酱油酿造工艺的变化,并不是白芷被作为香料使用的起点。
事实上早在清代的中期,白芷已经作为卤水的香料被小部分人使用,例如清代比较著名的道口卤水就使用了白芷,只不过因为配方保密的原因,它并未被大众所知晓。民国时期开始,因为酱油酿造工艺的变化,在精卤水师傅们的引领,白芷成为了卤水常用的香料,也正是因为从小众走向了大众之后,师傅们开始对于不同产地的白芷做出细分,由此才明确了使用中料性的差异。
在我们中国,常见的白芷主要有四种,但是这四种的区分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其中有一种和其他三种并不属于相同的种类,它主要产于云贵地区,因而俗称为滇白芷。滇白芷是属于独活属的,并不是白芷属,在很长时间也被视为白芷的伪品,只是在中医上它和其他三者的效力相仿,于是后来才被正式归入白芷行列中。
除了滇白芷之外,余下的三种常见的白芷分别是祁白芷、杭白芷和川白芷。祁白芷主要产于我们的东北三省,十分有趣的是祁白芷的油性是三者中最大的,这种料性使得它特别合适用于油腻含量较高的炖煮,对于卤水而言也特别合适用于营造脂香,和山奈、香叶、砂仁、草果等共用的效果也是最好的。祁白芷在改革开放之后也被我们中原地区所引种,其中以河南较为成功,品质上也最接近东北地区,但是人们还是为了区分它,将中原地区产的称为“禹白芷”。
杭白芷和川白芷这两者是近亲,因为川白芷是杭白芷被引种到四川一带后出现的变种。原本的杭白芷带有更为明显的回口苦涩,而被引种后的川白芷的苦涩感则得到了改善。川白芷和杭白芷料性相当,但是因为川白芷回口带苦缺点有所改善,因此在川辣口味的香料应用中,若是白芷用量较多时,一般会选择本地产的川白芷。不同产地的白芷料性各有不同,这也是很多香料从小众走向大众之后才会得到细化区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