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对忠诚和义气这两种行为都推崇备至,人们为了“忠义”这两个字可以不顾亲情、不要性命。尤其是儒家,把礼仪规则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朱熹更是直接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今天这个故事,就是典型的代表。
这个故事发生在盖国。
关于这个国家,历史上少有记载,存在感并不强,位置大约在今天的辽宁盖州一带。
话说当时少数民族政权戎国攻打盖国,那时候的戎国士兵身材魁梧,作风彪悍,盖国根本没有招架之力,很快就被灭国了,国君也被杀掉。
戎国灭掉盖国之后,对盖国剩下的群臣传下命令:如果你们胆敢自杀的话,连你们的妻子也休想活命。
其中一位名叫丘子的人当时是盖国的一名偏将,他并没有战死沙场,但是面对这国破家亡、满目苍夷的景象,自己却无能为力,顿时万念俱灰,也不管戎国颁布的什么命令了,就准备一死了之。
他抽出长剑往脖子上一抹,就此倒下。或许力道太轻或者是没有命中要害,总之他被人救了过来,没死成。
看来是老天爷不让自己死掉,丘子就放弃了自杀的打算,想着家里还有贤妻等着自己的归来呢,就一个人慢慢的往家走去。
按理说丈夫平安归来,做妻子的一定会非常高兴。可丘子的老婆却恰恰相反,看到老公回来,不但没有马上迎进屋里,反而将他挡在了门外。
丘子一脸茫然,还没来得及说话呢,他老婆却发话了:
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将士应该视死如归,这样国内的百姓也自然不畏生死。所以在战场上才能所向披靡,使得国家平顺、人民安心。
如果在战场上贪生怕死,那就是不孝。如果连国君都死了,自己却还活着,那就是不忠。
如今我们的军队战败、国君战死,为什么偏偏你一个人活着?你连“忠孝“二字都忘记了,还好意思回来?
丘子忍不住辩解道,盖国弱小而戎国强大,我在战场上拼尽全力,但还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国君战死沙场。所以我也不想独活,就想自尽而死,可偏偏被人救了过来,所以我才得以回家。
这就已经明明白白告诉妻子,自己并不是把忠义丢在一边,是个贪生怕死之人,可实在是老天不让我死啊。
谁知他妻子继续说道,就算当时你自杀有人把你救了,那后来呢?意思是你还可以继续自杀呀!
这话说得也太不近人情了,丘子不由得涨红了脸,继续辩解道,我并不是自己想要苟且偷生,而是因为戎国颁下了命令说如果要自杀的话,会连他的妻子一同杀掉。所以我就没有自杀,况且就算我死了,对死去的国君又有什么益处呢?
这话听起来不无道理,自己在战场上已经竭尽全力、拼死杀敌了,可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再怎么也不可能逆天改命。国破君亡,我也誓死相随,已经尽到了一位将士该尽的义务,可有人救了我。考虑到家有贤妻,为了你的安危,我选择了回家,这样做又有什么错呢?
可偏偏他的老婆就是个认死理的人,继续给他讲道理:
我听说,国君有了忧愁,作为臣子的就应该感到羞愧;国君蒙受耻辱,大臣们就应该誓死相随。
如今国君死了你却活着,这能称得上义“吗?这么多战士百姓为国而死,国家也灭亡了,而你还活着,这算得上“仁”吗?担心自己的妻子却忘了“仁义”二字,背叛自己的国君却听从强暴之国的命令,这能算作“忠”吗?没有忠臣之道、没有仁义之行,这能称得上“贤”吗?
《周书》上说,君在先而臣在后,父母在先而兄弟在后,兄弟在先而朋友在后,朋友在先而妻子在后。妻子是什么?仅仅只是私人感情而已,而国君呢,却是公家大义啊。
如今你因为自己妻子的缘故,失去了为人臣子应有的礼节,没做到尽忠国君该尽的责任,背弃了忠君爱国的公道天理。仅仅只是为了守护一份卿卿我我的私人感情,就偷生苟活,连我都感到羞耻,何况你呢?
我无论如何是不能因为这么耻辱的事情而苟活于世的。
说完这句话,她也不管丈夫有没有听进去,扭头转身,毅然决然的一头撞向了墙角,可怜一缕芳魂就此西去。
丘子当时是什么反应,他有没有追随自己这位大公无私的妻子而去,史书并没有记载。
但是戎国的国君听闻了这件事情之后,深受震动。作为一位女人,她所表现出来的大义凛然、不畏生死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于是戎国国君以将军的礼仪厚葬了丘子之妻,并专门在太牢里立上了她的牌位来祭祀她。并赐予她弟弟百金之赏,还封他做了上卿,专门治理原来盖国的这片地方。
后世的人们都称赞盖将之妻贞洁而好义,诗经上说“淑人君子,其德不回”,说的就是她的言行,意思就是善良的正人君子,他的品德正直无邪。
对于丘子之妻的这种行为,你有什么看法呢?
-完-
(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