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历史上的三大阳谋招招让人明知是计还无力还
TUhjnbcbe - 2024/6/4 18:09:00

古语有云: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但很多时候,选择暗箭伤人都是最为下作的手段,一般为主流所不齿,而真正厉害的伤人手段其实都是直接摆在台面上的,而且招招都让人明知是计还无法还击,而其中有三个堪称死局的阳谋,更是将这一现象展现到了极致,至今都无人可以破解。不信你看。

01千古阳谋第一计:二桃杀三士

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阳谋,对于很多人而言或许也并不陌生,堪称最早的阳谋典范。事件背景发生在春秋时的齐国,当时齐景公的手下有三个能人——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

他们三个都十分勇猛,为齐国立下了不少功绩。

可是自古以来功绩太高都是会遭到君王忌惮的,但这三个勇士都十分单纯,考虑不到君主心里的那些小九九也就罢了,偏偏他们三个之间还互相赏识。

一来二去间,三个人干脆结了义,表示未来要同生共死,荣辱与共。

这些瞬间触着君王的逆鳞了——一个就已经很头疼了,这下三个人还拧成了一股绳,对自己君王统治的威胁不是更大?于是齐景公就想办法要除掉这三个人。

这时课本里那位“使楚”的晏子——晏婴就站出来了,作为齐相的他主动提出了一个计策来为君主解难,那就是利用这三个勇士单纯的特点以及三人之间的情谊,给他们制造冲突。

齐景公果然采纳了晏子的建议,他派人送了两个桃子给这三人,并不说明到底是给谁的,而只说:“这两个桃子是赏赐给两位最为勇猛的勇士的。”

两个桃子三个人分,对于单纯的三人来说自然是不够分的。而且性格单纯的他们不会去想君主为什么只送两个桃子,而只是纠结于到底谁配拿着个桃子。

按理说,这三个人都勇猛无比,对齐国做出了突出贡献,都应该得到嘉奖才对,可是目前非要选出两个来,他们便开始主动算起彼此之间创下的功绩来。

但是经过合计,三个人各有各的功绩——公孙接赤手空拳杀过野猪打死过老虎,可谓勇猛过人,当即拿了一个桃子,田开疆也说自己曾入万军之中斩将杀敌勇冠三军,也拿了一个桃子。

没有桃子可拿的古冶子就感觉自己遭到了羞辱,觉得自己的实力没有得到认可,当即表示自己曾只身深入大河逆流而上杀死了一只威胁君主过河的大鼋,救驾有功,可这样的功绩居然分不到桃子,瞬间拔剑而起。

公孙接、田开疆立刻表示,自己的实力确实不如古冶子,拿了不该拿的桃子,羞愧难当纷纷返还桃子,同时又觉得自己无颜面对他人,随后自刎而死。

古冶子瞬间觉得兄弟都是因为自己而死,如果自己独活对不起兄弟情谊,也跟着自刎而死。

就这样,晏子用两个桃子取了三个勇士的性命,令人叹息。

02千古阳谋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二则故事与二桃杀三士发生的年代较劲,那是战国时期,7国并立,各国之间总会为了疆土或利益发生一些矛盾,乃至战争。

其中的魏国因为之前和中山国发生过矛盾,一直怀恨在心的魏王等时机成熟了,就派手下大将庞涓去攻打中山国。刚好那个时候的赵国又趁着中山薄弱,趁机把中山给占领了。

庞涓就觉得既然如此,反正离赵国也近,不如直接打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得了,如果能够成功,还能直接将赵国的版图收入魏国境内,必然是大功一件。

一听庞涓建议,魏王自然十分高兴,当即发兵支持庞涓伐赵。

赵国本来是趁乱捡个便宜,没想到给自己惹了这么大的麻烦,而他们也确实招架不住魏国的进攻,情急之下,赵国就向附近的齐国求助。

刚好齐国的军师孙膑和庞涓是旧识,他们俩曾在一起拜师学艺,只是出山之后,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不但不给孙膑展现才能的机会,还设下毒计害的孙膑双腿残疾脸上刺字,这对孙膑来说可谓是一生的阴影。

所以在听到赵国的求援后,新仇旧恨一起算上,齐国便同意了支援赵国,还让孙膑和齐国的名将田忌一起出兵支援。

按照田忌的打算,本来他是想直接杀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和庞涓正面交锋的,可是孙膑却不赞同,反而表示不如发兵攻打魏国的首都大梁。

因为这一次魏国伐赵出动了不少精兵良将,反倒使得京师缺少防卫,而且这也会让远在邯郸的庞涓进退两难——回朝救援会前功尽弃,而且自己会主动落入孙膑提前布置好的陷阱之中,无疑是自头死路;不回朝救援,等大梁被攻破魏国覆灭,庞涓没了容身之所,也没有任何后盾,必然被赵国所灭。实在是一条毒计。

果然,田忌按照孙膑的计策发兵之后,庞涓已经没了选择,最后只能选择班师回朝,并死在了孙膑在马陵道设下的伏击阵中……

03千古阳谋第三计:推恩令

最后一则计谋发生在西汉时期。

那个时候正值汉武帝当权时期,因为之前刚刚经历过“七王之乱”——七个做大的诸侯国联合起来反抗朝廷。

虽然这次叛乱被周亚夫给平定了,可这也给汉武帝敲了一个警钟,所以等他即位后,他总想着该用怎样的方法来削弱地方诸侯的权利,这样才能保证江山的稳固。

只是汉武帝想了许久都没有头绪,后来还是董仲舒建议,行了一个推恩令。

这个阳谋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下诏表示,以后地方诸侯的产业不但可以分给嫡长子,其他子嗣也都应该享有一份。这就成功打破了之前家业只能由嫡长子一房继承,形成的一家独大的局面了。

这条计策妙就妙在他以封赏的名义推行下去,地方诸侯难以抗拒,而这些地方诸侯一般不可能只有一两个儿子,这些儿子为了权利和地位本来彼此间的明争暗斗就不少了,这次有了推恩令来做支撑,更是巴不得从父亲那里多得到一些实惠,所以对于推恩令几乎都是第一个支持。

而嫡长子和看得清形势的诸侯王虽然心有不悦,到底是刚刚经历了“七王之乱”元气大伤的时候,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朝廷对抗。

而且他们的呼声也多不过那些支持的声音,就这样,困扰了汉朝多年的诸侯问题,就因为这么一则推恩令得到了完美解决。

04总结

其实纵观历史上的这三则阳谋,它们其实都是充分利用了人性里的一些缺点:二桃杀三士利用了武将的单纯与对实力的看重;围魏救赵利用了庞涓只顾眼前利益,没能平衡好后方局势贸然前进,最终将自己陷入死局;推恩令则利用了人们对利益的追求。

虽然说这些阳谋其实也都有自己阴险毒辣的一面,但这也从侧面告诉了我们,击败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的那些弱点,也希望我们正视自己的那些弱点,在一些关键时刻多审视弱点可能带来的影响,避免做错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的三大阳谋招招让人明知是计还无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