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占国内产量30%以上;连翘种植面积近3万亩,投产规模两千余亩,去年产量四十多吨……
“城口海拔高,早晚温差大,高山气候条件利于有效物质的积累,药材的药效更好。冬季积雪厚,药材受到的病虫害也少,是中药材生长的宝地。”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大巴山分院院长周益权介绍。
年,城口县中药材投产面积近10万亩,产值近7亿元。在当地,接近40%的农户参与到了中药材产业中。中药材产业正快速崛起,成为城口的支柱产业。
▲天宝药业南坪玄参示范基地
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
“之前城口的中药材资源虽然多,但开发能力不足、科研能力欠缺,现在有了研究院,这些问题基本上都能解决了。”周益权告诉记者,“我们还建设有中药材科研实验基地余亩,收集了秦巴山片区数百份中药种质资源,并不断建设秦巴山片区珍稀特色种植基因库,为整个城口的中药材提供科技支撑。”
自年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大巴山分院建设以来,该院一直致力于大巴山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建立了中药材实验室及陈列室,进行中药材质量检测,开展道地中药材品种良种选育、品种质量评价、种子质量测试、种苗等级规格测试、规范化繁育与栽培研究;陈列室陈列了城口典型中药资源植物标本、中药材样品。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大巴山分院标本陈列室
据了解,城口县是淫羊藿野生资源的主要产地,也是重庆市唯一个发现野生曲茎石斛的区县,曲茎石斛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研究院工作人员围绕淫羊藿、曲茎石斛生物学特性、种群生态环境、野生资源保护等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目前已经在城口县高燕镇建立淫羊藿林下生态种植基地,在城口县厚坪乡建立曲茎石斛人工繁育与仿野生生态种植基地。
▲在城口发现的极危物种曲茎石斛
▲城口县高燕镇的淫羊藿林下生态种植基地
建立全方位产业扶持体系
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腹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城口生物多样性,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和11个优先重点保护区域之一,被誉为“大巴山生态药谷”。
据第四次资源普查统计,城口县境内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余种(含种下等级),可供开发利用的中药材上千种,有植物模式标本种种,其中药用植物达种。
过去,城口的中药材资源虽丰富,但相关产业小而散。
近年来,城口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于年将中药材产业明确为四大重点产业之一,并在年将中药材产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来抓,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年至年,城口先后投入中药材产业扶持资金余万元,健全完善了一整套从种源到种植、加工、销售的全链条、全环节、全方位的产业扶持体系。年已投入资金余万元用于产业种植、初加工和科研等方面。
目前,城口已培育中药材市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龙头企业6家。其中,天宝药业公司在年生产了个中药材品种,产能余吨,实现产值3.38亿元,带动农村劳动力务工1.5万余人次,年公司共吸纳就业人,平均每人每年增收元。
▲天宝药业阳光房工人正在挑选天然晒干的中药材。
“天宝药业是在年9月成立的,我那会看到家乡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也想回来干一番事业。”今年33岁的杨林是天宝药业的老员工了,年,杨林回到家乡从事中药材生产相关工作,如今已是天宝药业生产管理方面的负责人。
“我最开始是在车间挑选药材,从一线的员工做起来的,从头开始学习。”一提到中药材的生产工艺,杨林打开了话匣子,“处理中药材有很多步骤,比如风选、浸洗、切制等等,为了更好提升公司的生产水平,我们会定期给工人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
▲天宝药业员工对药材进行净选。
着力打造“大巴山药谷”品牌
城口县林业局副局长桂鹏介绍,预计到年,城口将把中药材产业发展为百亿级的核心支柱产业。
今年3月,城口县人民政府与重庆市药监局签订《推动县域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打造“大巴山药谷”。目前,城口正在将重点发展的中药材品种聚焦,着力打造“大巴山药谷”中药材大品种和区域特色品种。
此外,从今年起,城口以实现农文旅协同发展为目标,依托当地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开展养生、避暑产业,结合当地的特色,开发药膳等养生产品。
未来,城口还将让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产品生产与市场运营、品牌打造与产业集群在中药材原产地实现汇集,建设渝东北、渝川陕大巴山区域中药材科技第一平台。
上游新闻记者张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