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公子逸
《知否》原著,我看了很多遍。连这书评,我也写了将近50篇左右。
有很多读者问我,为什么下如此大的心力去写这本书。因为,我从这本书里,真正地懂得了什么是女人的自尊,自爱,自保和自强。也真正地从这本书里,懂得了什么是爱恨情仇。
今天这篇文章,是这本书里,关于爱恨情仇的一些解读,我很喜欢,也受益匪浅,但愿你也喜欢,也能受益匪浅。
“爱”。
每个女人对爱的解读都是不一样的。
对于盛家老太太这样的人来说,爱,一定是需要炽烈的。她爱上了一个人,恨不能燃尽自己。可盛家老太太的这种爱,太过炽烈了,容易伤人伤己。
盛明兰对爱的解读是寡淡的,她从始至终就认为爱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她始终认为自己来这世上就是要好好过日子的,不单是为了一份感情活着的。
在爱这方面,盛明兰更强调了爱己,而非爱人。她爱自己,于是不会攀附齐衡,把自己置身险地。她爱自己,于是在她确定顾廷烨不够爱她的时候,她始终守着自己的一颗心,不肯把自己的心交出去。
盛明兰自私。可是,看了大邹氏的结局,我认可盛明兰的这种自私。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爱别人都是有先决条件的,那就是你要有爱别人的能力。
当你都不够爱自己的时候,当你随时把自己置身险地的时候,你是根本没有能力爱别人的。
盛明兰在盛府小小心翼翼地生存,她明明有盛家老太太的宠爱却从不恃宠而骄。她自私,她爱自己,但是她的爱自己,是为了不给盛家老太太添麻烦,不连累自己身边的丫鬟。她看似极其自私,只想了自己,却福及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因为她不在险地,于是爱她的人和她爱的人,都不会因为她而到那险地去。盛明兰的丫鬟大多善终,而盛明兰的祖母因为盛明兰的幸福,感到圆满。
至于顾廷烨,他娶了盛明兰,是如虎添翼。盛明兰不仅护得住自己,还能帮助顾廷烨肃清内宅。
盛明兰在“爱”这个字上是自私的。但是,这种自私,何其必要。这种寡淡的爱,虽不炽烈,但却利人利己。
“恨”。
顾廷烨本是侯府嫡子,却经历了很多风霜。后,他为了能在侯府之外的地方,好好生存下去,甚至完全把自己剥离了原来的顾廷烨。
因为,他只有不是原来的顾廷烨,他才能活下去。
侯门嫡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艰难?
说来可笑,不过是顾廷烨的生母,商户人家出身的白氏带着一百万两白银嫁进了顾家,解了顾家的夺爵之灾而已。
白氏图了顾家的“贵”,顾家图了白氏的“富”。
可大难一过,顾家人翻脸无情,白氏早逝,顾廷烨顽劣,顾家上下都看不上顾廷烨。顾偃开虽然精心教养了顾廷烨,但是却始终没能护住他。
顾廷烨承袭侯爵之位后,对于顾偃开的妻儿兄弟,多有慢待。那时候,他曾经问过盛明兰,他这样恨这些人,是不是多有不该。
这时候盛明兰说了这样的话:“这件事人人都好,只有你们母子不好。顾家得了体面周全,秦家姻亲如旧,可白家得了什么?做娘的平白一身污水泼在身上,死了还不太平。当儿子的,被逼出家门,孑然一身,闯荡江湖。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初四王爷不谋逆呢?若他安分地接受三王爷为储呢?”
顾廷烨答:“若四王爷不谋逆。三王爷就会顺当继位,就没八王爷什么事了。然后宁远侯府一切照旧,那些吃着白家血肉活下来的依旧富丽繁华。那些踩着我们母子的继续安享尊荣。父亲过世了,我又不在,怕是没多久连我娘的牌位都会从祠堂移走,而我,则继续在下九流里混江湖。”
盛明兰大大点头,直视回去:“所以,你若愤恨,绝然是没错的。”
我们去恨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是绝然没错的。
我们的过好从来跟伤害我们的那些人无关,我们之所以最后过好了,是因为那些帮我们的人,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努力。而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却从未想过让我们过好。
有人会跟你说,你现在已经过好了,就不该去恨那些伤害你的人了。
可其实,我过好,跟他曾经伤害过我,完全是两件事。
试想,顾廷烨不恨这些人,还以德报怨。这些人会怎样呢?顾廷烨觉得他是以德报怨,这些人会觉得他傻,他应该。
“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元好问的《问情》,写尽了生死相依的爱情。
车三娘是《知否》原著里的小人物,但是我不得不说,这本书里的小人物比大人物还要精彩。
车三娘是小石头的嫂子,她跟自己丈夫的感情非常好。盛明兰即使嫁给了对她很好的顾廷烨,两个都很拎得清的人搭伙过日子,她都是患得患失的。而车三娘却在自己的婚姻里没有丝毫的患得患失。
当她穿了一件好看的衣服,丈夫说穿这样的衣服好看,不显她黑的时候。她丝毫不介意丈夫说她黑,而是认可丈夫的观点,并表示以后要多穿这样好看的衣服给丈夫看。
车三娘没有女子的扭捏,丝毫不拘小节,她对待爱情和婚姻,都是光明磊落,干净利索的。
石家兄弟外出归来前,她坐卧不宁,焦躁不安。盛明兰看她,她丝毫不隐晦地表达对丈夫的思念:“自打成亲后,和我那当家的就没分开过几次。当初说好的,他在水里,我也在水里;他在火里,我也在火里。谁若早一步去了,*泉路上好歹要等一等。”
“你在火里,我也在火里;你在水里,我也在水里”。
《雪山飞狐》里的胡一刀和自己的夫人就是这样情深义重的感情。
胡一刀的夫人陪着胡一刀,刀山火海。胡一刀死了,他的夫人也没有独活。
一个女人因为爱一个男人,能放弃父母孩子,能放弃亲情友谊,能不顾了生死,如此决绝炽烈。
可这样炽烈的感情,万一遭到了辜负怎么办。
盛明兰也这样问车三娘。
可是车三娘说:“我原是个卖解的丫头,算是高攀,嫁个漕帮小头目,我想好好侍奉老娘,他要拉扯大兄弟,都是下九流,都有拖累,这就搭伙过日子了。以后的事谁知道,若他真敢起花花肠子,当我瞎了眼,红白刀子见真章就是了。眼下嘛,快活一天是一天。”
盛明兰羞然而笑,相映之下,她的患得患失何其可笑。
同样是搭伙过日子,盛明兰太在乎了爱不爱,她纠结算计于得失之间,于是她过得很纠结。而车三娘也是跟丈夫搭伙过日子,却过得十分洒脱,你对我好,我对你好,那就过好当下的日子,若是未来被辜负,权当自己瞎了眼。
我不觉得盛明兰的自私有错,但是我深以为既然已经搭伙过日子了,与其纠结于得失之间,不如好好地过好当下。
情这个字本就易变,我们又无法预知未来,与其踌躇不前,患得患失,不如开阔了心胸,努力过好当下的日子。
“仇”。
《知否》这本书里,让我对“仇”这个字有深刻认识的是,盛家的大老太太。
她临死之前,凄厉地喊道:“盛怀中,你宠妾灭妻,为色所迷,枉顾儿女性命,我到阎王那儿也要告你。红儿,我的红儿,都是娘不好,娘没能护着你。红儿,你放心,娘为你报仇了。那害了,害了你的贱婢,娘找到了。娘找出去了几个省,找到了。她以为卷走了钱,就能快活了。哈哈哈,没门。娘把她卖到了最下贱的煤井窑子里去,她死后挫骨扬灰。报仇了……报仇了……”
盛家大老太太到死,都在想着报仇。原著里,她被妾室害死的那个孩子叫红儿。她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报仇,不断地去找这个妾室,并且找到后,还用最残酷的手段对待她。
可即使这样,她依旧不能释怀了这仇恨。对于那个她没能报仇的男人,她即使死,都要到阎王那里告他。
一个女人的后半生,都是在这种仇恨和不甘中度过的。
何其悲凉。
可是,你能让她不去报仇吗?
盛明兰的祖母被康姨母下毒后,盛明兰宁愿舍弃自己的一切都要为盛家老太太报仇。
试想,如果盛家的老太太没能醒过来。盛明兰定会让康姨母以命相抵。即使康姨母以命相抵,盛明兰这一生都会活在对康姨母的仇恨里。
小时候,我酷爱看武侠小说,里面总会有这样的一句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可如果郭靖不去为父报仇,如果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五位师傅,却告诉自己“冤冤相报何时了”。那么他这个人真的算是有血有肉的人吗?
仇,这个字,我咀嚼了很久。如果是不危及性命的小打小闹,像盛明兰与盛墨兰,那么盛明兰不必落井下石,只要她过得好,就是对盛墨兰最狠的报复。
可如果危及了性命,危及了自己最爱的人,那么多少人宁愿一生置身于仇恨中,依然会俱往矣。
因为这仇的底子是爱。
盛明兰有多爱盛家老太太就有多恨康姨母,就有多想为盛家老太太报仇。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盛明兰说:“伤不在自己身上果然是不疼的。”
对于仇这个字,我们未曾经历过别人的痛苦,那么就不要过多去评价别人的仇恨。
爱恨情仇,很简单的四个字。
但愿我们从这四个字里走过,依旧能抱有盛明兰的乐观豁达,我们有大爱大恨,但是也愿意厚道一点,自私一点,不伤人不伤己,只求能平安顺遂地过完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