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辛散祛风药和息风止痉药组合而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等作用,用于治疗风病的中成药,称为治风中成药。
本类成药具有疏散外风、平息内风作用,因“风者,百病之始”“风者,善行而数变”。故风病范围甚广,病变比较复杂。但总体不越外风与内风两类。故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又可分为疏散外风和平息内风两类。
疏散外风类主要具有疏风、止痛、除湿、止痒作用,主治外感风邪所致头痛、眩晕、面瘫等。症见头痛、恶风、皮肤瘙痒、肢体麻木、关节屈伸不利、走注疼痛,或口眼斜。其处方组成以辛散祛风药如川芎、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薄荷等为主。根据病情还常配伍天麻、全蝎、蜈蚣、僵蚕等以疏风解痉;白附子、天南星等以化痰通络;乳香、没药等以活血化瘀。常见的疏散外风中成药有川芎茶调丸、芎菊上清丸、正天丸等。
平息内风类主要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清热泻火、滋补肝肾、补血作用,主治脑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缺血性脑中风、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等。症见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言语謇涩、半身不遂等。其临床表现因不同病机而异。若邪热亢盛,热极动风,可见高热昏迷,四肢抽搐等症;若肝阳上亢,亢阳化风,可见头目眩晕,脑中热痛,甚至昏厥等症;若温病后期,真阴灼伤,虚风内动,可见手足蠕动、神疲、脉虚等症。因热极生风、肝风内动属于内风病之实证者,其处方组成以平肝潜阳或清热息风药如磁石、代赭石、羚羊角、钩藤、石决明等为主;而温病后期的阴虚风动证,则属于内风病之虚证,其常用滋阴养血药如生地、白芍、阿胶等为主组成。平息内风常见的中成药有天麻钩藤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脑立清丸等。
本类中成药应严格区分外风和内风,合理选用祛风中成药。针对内风,要在明确病因病机的基础上选用本类成药。本类成药主要以片、丸、胶囊、颗粒等口服剂型为主。现代研究表明,治风中成药具有止痛、止呕、镇静、安神和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临床上结合辨证可用于感冒头痛、心悸、失眠、脑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缺血性脑中风、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