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首千古绝唱,道出爱情的真相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一句缠绵悱恻的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爱情曾被世人无数次的称颂,它是苏轼口中“不思量,自难忘”的无法忘却,也是《诗经》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两情相悦。
而八百多年前,一位年仅16岁的少年,用一首千古绝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也成为后世永远无法超越的爱情经典。
诗人元好问和他的千古绝唱金庸先生曾在《神雕侠侣》中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郭靖十六岁时在草原上救下两只幼小的白雕,养大之后便一直伴随其左右。后来两只白雕随着他和*蓉来到中原,在一次战斗中,其中一只雕被敌人所杀,而另一只则选择以头坠地悲壮殉情。
这个深入人心的故事并非凭空想象,其背后典故来自于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一首动人的诗篇。
元好问于年出生在山西忻州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作为家中的第三个儿子,他从小就被过继到了没有子嗣的叔叔家中。
在家风的熏陶下,元好问自幼便喜欢与书籍为伴,加上他天资聪慧,当别的小孩子还懵懂无知时,他就已展露出非凡才华。他终日苦心修习百家经书,心无旁骛勤奋好学,年纪轻轻就拥有了很高的学识造诣。
16岁那年,他动身前去参加科举考试。也正是在考试路上的一段偶遇,令他写下了那首影响后世的名篇。
在赶考路上,元好问看到一位猎户手中提着两只死去的大雁,便好奇的上前询问。
原来,这位大哥当天在湖边猎杀了一只栖息的大雁。谁知同行的另一只大雁看到同伴惨死,便在上空不停哀嚎。没多久,它居然向一块岩石猛烈撞去,折断头骨殉情。
元好问听后不由得呆住了,他被鸟儿忠贞的情谊深深震撼,感动不已。
他花高价买下了大雁的尸体,怀着深深的敬畏之心将它们葬在河边,并给这座坟冢取名为雁丘。
站在大雁墓前,少年的心中翻江倒海,思绪万千。
他幻想着那对大雁曾经比翼双飞、相伴相随的画面,又幻想着一只惨死,另一只不愿独活而决然殉情的凄厉场景。
爱情到底是什么,为何会令大雁做出如此惨烈的举动?小小的心中有大大的疑问,这个16岁的少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怀着满腔的感慨,元好问挥笔疾书,写下了一首感天动地的绝唱:“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至此无人可以超越。
这首如泣如诉的《雁丘词》,写的是两只大雁的死,字字透露出的却是诗人对爱情的深刻思考。爱情并非人类特有的情感,世间万物皆有情。
古往今来,人们对美好的爱情从来不吝赞美。诸多神话故事中,相爱之人历经坎坷后,或双双对对化成蝶,或鸳鸯双栖交颈眠,无一不写出爱情的情深意重和忠贞不渝。
爱情,多么奇妙的东西,它令人迷茫却又无限向往。除了元好问之外,很多名人墨客都曾为爱情“折腰”。
少有人知的是,文学史上有两位赫赫有名的重量级人物,也是妥妥的“情种”。
“诗魔”和“诗佛”的痴情人生唐朝著名诗人,有着“诗魔”之称的白居易,曾写下过一首款款深情的《夜雨》,诉说无处安放的思念:“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在寂静的雨夜,白居易彻夜无眠,又是在思念谁?
故事要追溯到白居易的少年时代。白居易年少时,在故乡结识了一个小女孩。两人家住的不远,成为玩伴,感情非常要好。
白居易曾作诗《邻女》,夸赞这位女孩的美貌。渐渐的两人暗生情愫,成了一对恋人。
可是,女孩出生于普通人家,介于世俗观念,白居易之母并不同意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事。这段爱情也因白居易的求学离开而告一段落。
然而故乡的那个姑娘一直住在白居易的心里,令他无法释怀。他在满满的遗憾中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历经了多年沧桑之后,白居易带着内心的渴望再次回到故乡,他准备为爱情做最后一次努力。
也许是命运的捉弄,当他再一次向母亲请求这门婚事时,依然未得到母亲的许可。
白居易彻底心灰意冷。他知道,这一次离开,两人将相隔千里,很难再相见。当晚,他写下一首哀怨的《潜别离》,诉说心中的无奈与忧伤。
什么是“爱而不得”,诗人在寂寥的深夜顾影自怜,深切体会。
他暗暗地与女孩告别,心中无限伤感,也许他们此生永远也不会再相见了,离别的苦楚,也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
此后数年,痴情诗人始终孑然一身。
像白居易这样风流倜傥的的青年诗人,“而立”之年尚未婚配,实属罕见,只因心中有放不下的思念。
直到37岁时,白居易才与朋友之妹成婚。
而那位姑娘,却依旧住在白居易的心里。
某个夜晚,天空下起淅沥的小雨。白居易心怀感伤,又想起了远方的姑娘,曾经的点点滴滴顿时涌上心头,于是写下了这首《夜雨》。
“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这世间最深的痛苦莫过于,两个相爱的人却无法相守。人生的道路上不会皆遂人愿,总会留有一些遗憾,也只能随让它随风而去吧。
如果说白居易的爱而不得令人惋惜,那么王维的为爱忠贞则更令人动容。
说起诗佛王维,可谓出道即巅峰。
他年纪轻轻就以出众的才华获得朝廷的认可,就连当朝的玉真公主也对他十分赏识,芳心暗许。
但是,造化弄人。王维在家乡已有一位情投意合的未婚妻。
王维不愿辜负在故乡一心等待自己的恋人,他向公主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毅然返乡迎娶了女友。
婚后的小两口恩爱有加,妻子跟随王维四处工作,毫无怨言,他们还生下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开元九年,在朝廷任职的王维,由于下属犯罪受到牵连而被贬。接下来,命运又给了王维更加沉重的一击。跟随王维四处奔波毫无怨言的妻子也不幸染病而死。
在结发妻子离自己而去后,大诗人仿佛看破红尘一般,至此一直到生命终结,他始终孤身一人,潇洒世间。
虽然王维一生并没有写过悼念结发妻子的文章,但是这份坚定不移的感情,也足以令世人动容。
我们时常赞叹古人对于爱情的执着,却感慨现代人内心的冷漠。而几十年前,一个发生在西南地区大山深处的故事,则让我们重新看到了爱情最真挚的模样。
大山深处的“爱情天梯”80年前,在“牛郎织女”的诞生地重庆江津,一个偏远的山村里,发生了一个比“牛郎织女”更加传奇的故事。
一个叫刘国江的小男孩不慎磕掉了牙,按照当地的风俗,要给新娘亲手摸摸就能长好。于是,他遇到了当天成婚的那个漂亮新娘子徐朝清。
如果说命运总是会在不经意中埋下伏笔,那么两人便在这一次的“奇遇”之中,留下了命中注定的契机。
十年后,两人再次相遇。这一次,他将失足落水的她从湍急的河流中救起。
此时的小男孩已长成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而徐朝清却因为丈夫早逝,被当成了“扫把星”。
然而,在少年的眼中,徐朝清依然是当初那个美丽的“仙女”。爱情的火苗也在少年心中慢慢燃起。
他不顾旁人的闲言碎语,执意帮助她挑水、劈材、照顾她的子女……甚至为了她,拒绝了一次又一次的相亲。
然而在那个穷乡僻壤的山村、因循守旧的时代,男孩与寡妇的感情并不被世俗允许。
四年后的一天,刘国江带着徐朝清一家人一起躲进了深山。在那里没有旁人异样的目光,没有邻人恶毒的言语,更没有什么礼教的束缚,他们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牵起对方的手,站在阳光里。
在深山里,两人回归到采摘狩猎、围栏养殖的最原始生活,虽然环境恶劣生活艰辛,但他们却甘之如饴。只要两人能相守在一起,便有了心灵的温暖港湾。
他们居住的大山海拔米,从山上到山下,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艰险异常。
为了妻子每日能安全行走劳作,男人决定开辟出一道长长的阶梯。
即便是拥有现代化机械的今天,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凿石铺路,也是一件不小的工程。然而刘国江却用一把铁锤、一根铁钎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奇迹。
历经50年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刘国江怀着对妻子满满的爱意,一锹锹、一锤锤,最终开凿出了一条级的“爱情天梯”。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来到了年。两位老人的儿女早就走出了大山,但他俩却依然执着地选择留守在深山中。
在他们的心底,这里是他们爱情生根发芽的地方,这里是只属于他们的桃花源。
年,两人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被越来越多的旅行爱好者们带出深山密林,带进繁华的都市。
他们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被人们口口传颂,甚至被拍成电视剧,写进动人的歌曲。
而这座“爱情天梯”,也成为一座人间爱情的朝圣地,迎接着全国各地向往美好爱情的善男信女。
结语爱情永远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和向往。我们渴望爱情的简单质朴,期盼爱情的纯粹天真,我们为美好的爱情心跳不止。
我们期待在这繁杂的人世间,拥有一段独属于自己的爱情,它不需要轰轰烈烈,只需要简简单单,两手相牵,相伴相依。
然而,我们却在喧嚣浮华的世界里渐渐迷失。看惯了各种是是非非,分分合合,我们变得敏感而脆弱,变得不敢轻易去爱。
直到有一天,我们惊恐地发现,美好的爱情似乎越来越遥不可及,“相知相伴,白首不离”这样质朴的情感也变得极其珍贵。
深夜里,当你感叹“累不觉爱”的时候,可曾想过:这世间何曾缺少过爱情?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迷失了自己的眼睛,看不清爱情真正的模样。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在繁华尘世中遇见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并尽力去爱。
要相信,漫漫人生路上,你总会遇到生命中对的那个人;要记住,美好的爱情,从不会败给生活,也不会输给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