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的最好治疗偏方 http://m.39.net/pf/a_4698007.html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汤,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效。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
歌诀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方剂组成
独活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各6g。
功用及主治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义
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常用方。其证乃因感受风寒湿邪而患痹证,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所致。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正如《素问·痹论》所言:“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肾主骨,肝主筋,邪客筋骨,日久必致损伤肝肾,耗伤气血。又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素问·逆调论》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其证属正虚邪实,治宜扶正与祛邪兼顾,既应祛散风寒湿邪,又当补益肝肾气血。方中重用独活为君,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臣以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本证因痹证日久而见肝肾两虚,气血不足,遂佐入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尚能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当归、川芎、地*、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之功。且白芍与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缓急,以助舒筋。当归、川芎、牛膝、桂心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
配伍特点
纵观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加减化裁
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酌加防已、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甚者,可减地*、人参。
禁忌
痹证之属湿热实证者忌用。
中医药常识小贴士中医的“痹证”——
“痹”有闭阻不通之义,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不能畅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根据病邪偏胜和症状特点,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
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纤维织炎和神经痛等病,均属中医“痹证”范畴。须与骨结核、骨肿瘤鉴别,以免延误病情。
痹证多由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
1.风寒湿痹
素体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不固,外邪乘虚而入;或居处潮湿,涉水冒寒;或劳累之后,汗出当风,以致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而发。
(1)行痹风寒湿痹中虽有关节酸痛,但无局部红肿灼热。偏于风胜者,以关节酸痛游走不定为特征。
(2)着痹风寒湿痹中偏于湿胜者,以肢体酸痛重着,肌肤不仁为特征。
(3)痛痹风寒湿痹中偏于寒者关节痛剧,疼痛不移为特征。
2.热痹
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复感风寒湿邪,郁久化热;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出现特征性的关节红肿热痛或发热。
3.痰瘀痹阻及久痹正虚
病程日久者,可出现痰瘀痹阻气血不足及肝肾亏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