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剧,非常喜欢用对角色定位的主观去看。
比如《甄嬛传》,众所周知这是一部宫斗剧,女主甄嬛的人设是个有决断和手段心计的女人。
所以,即便她谈恋爱,她的感情给人感觉也是不那么纯粹的,必然是带着某种目的的。
所以她的很多行为被人戏谑太绿茶了。
讲真,如果甄嬛傻白甜,半点不懂手段算计,又怎能活到大结局呢?那点茶,不过就是一种生存手段而已。
毕竟她可是生活在后宫满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女人堆里呀!
当然,这并不是我要说的重点。
我想说的是抛开这些不谈,其实她也是一个普通女子呀,一个十多岁的姑娘,再有心机谋算,也还处于一个会幻想会对爱情充满期待充满梦想的年纪。
而皇帝四郎,符合了她所有的预期,也给了她想要的情爱,自然地她也回报了四郎热烈浓厚的爱。
我曾在文章说过四郎的爱,他对甄嬛的爱真的不如纯元,宠的成分更多,虽然在他眼中,宠就是爱。
可真相如何,彼此都清楚。甄嬛不过是纯元的影子罢了。
真相太过残酷,以至于,她生下胧月后果决离宫修行,虽然有守护胧月的意思,其实更是因为她对皇帝失望了,被爱情伤到了。
出宫修行,是逃离,也是希望修复那颗破裂的心而已。
甄嬛,真的是一个自尊心极强又骄傲的人呀。
最初的期待,以为的真情到底成了一场撕裂的笑话。
1
甄嬛的决然离去让我不禁想起她选秀前曾在寺院许愿的那句话:信女一定要嫁这世上最好的儿郎,和他结成连理,白首到老。
她后来在倚梅园祈福又说了相似的话:愿得一人心人,白首不相离。
甄嬛对爱情的期待是这样高,她渴望一个在精神上与她契合的男人,而这个人一定是各方面符合她要求的。
这里的各方面当然是指能拿得出手的家世呀,才华呀,甄嬛对未来夫婿人选是有一定标准的。
甄嬛选择对象这一点我觉得还是值得人学习的。她找对象不会随随便便,首先得符合条件才能够与她谈感情。
她清楚自己要找什么样的男人。
你看温实初虽然各方面都很不错,《甄嬛传》中,他应该是除了苏培盛外极为靠谱的男人了,对自己喜欢的女子一心一意,不会因为外在的因素而改变初衷。
光这一点,就秒杀世间很多儿郎了吧。
可在旁人眼中这样好的男人,依然不被甄嬛喜欢。
为什么呢?
其实就是温实初未达到甄嬛心底的标准。甄嬛是那种对爱情和面包高要求的女人。你听她那句:嫁给世间最好的儿郎就表露了她的傲气和野心了。
也许你会说眉庄是个比甄嬛还有傲气的女子,为何却会喜欢温实初呢?而甄嬛却偏偏不呢?
你要知道,眉庄和甄嬛的境遇终究是不同的!
眉庄假孕被幽禁后,对皇帝生了怨恨,加上处境艰难,这个时候她需要的正是一个对她好的男人。
而温实初就在这个特殊时间出现了。
爱情的出现其实和一个人的心境有很大关系。
甄嬛自己并没有经历眉庄这些痛,所以,她对伴侣依然是高要求的。
2
甄嬛后来出宫修行,为什么不接受温实初,而接受果郡王,不也是因为果郡王也是一个并不比四郎逊色的男人么。
择优选择呗!
温实初,至始至终都入不了甄嬛的眼,她对他,不过是邻家妹妹对哥哥的感情,或许比友情稍微强点,偏又达不到爱情标准。
所以,这才被大家调侃:有事实初哥哥,无事温实初。
甄嬛一生中三个男人,对温实初利用多于感情,对果郡王是环境使然,如同眉庄对温实初那般,唯独对四郎是彻彻底底爱过的。
其一,四郎符合了她对自己心目中的那个理想型人物:地位至高无上,是真正权力掌控者。
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他也能和甄嬛互通,甚至他所知道的比甄嬛还要高出一大截。
这样的男人可不是甄嬛理想中的男人么?
其二,这个男人还对她很不一样,给了她想要的独一无二。
甄嬛心动于对方可以说是必然的结果。
而这份感情又在她被皇帝幽禁于蓬莱洲那个时期达到了顶峰。
无他,因为那是一场她和皇帝联合起来布的局。
共同坚守的秘密使甄嬛觉得自己真的和别的女人不一样,她是可以和皇帝有秘密的人,而这一点,皇后都不曾有过。
心理上,她已经把四郎当做了她一生的伴侣和爱人,她对他的情意是可以舍掉性命的。
所以,才有了那句“绝不独活”的话。
当然这份爱也并没有那么纯粹。
这个时候的甄嬛已经不是那个只懂得把情爱当做全部的女人了,她对情爱有了更深的认识。
要让一个男人始终把她视作唯一,那么就要让自己的价值放大,然后融入进对方的心底,让对方彻底离不开她。
甄嬛的价值自然是她的学识和聪慧的脑子。
她能够在四郎对朝政头疼不已,没有法子的情况下,引经据典去引导四郎做出决断。
当然,在这个过程四郎也和她探讨了很多关于朝政的事情和帝王之术。
3
我一直觉得,甄嬛后期能够掌控整个后宫甚至皇帝的生死,跟这个时期和四郎的交流脱不开关系。
这个时期是甄嬛固有思维的突破和超越自我的阶段,也是这个时期,四郎对甄嬛的感情起了变化。
两个人的心贴得好近,原来他们不仅可以讨论琴棋书画,还能讨论家国天下。
也是这一切让甄嬛有种错觉,她是不同于后宫那些女人的,四郎对她是有心的。
但最终那句嬛嬛类卿,彻底伤害了甄嬛塑造的感情高度,高高拔起,狠狠摔落。
她的尊严也因为这句话践踏到底。
有句话叫爱多深恨就有多烈。
加上母家出事,皇帝的狠绝态度更撕裂了她的内心。
放下自尊求饶只不过是留下性命去宁古塔流放的结果而已。
我想,从那一刻,甄嬛才真正死心,也才真正看明白什么是帝王心。
最后的那句与君长诀是她对自己的爱情进错了隧道划上了痛恨和无奈的句号。
最终,她所得到的情爱不过是一件别人的嫁衣。
可叹可笑可悲…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