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是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位颇具争议性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虽然朝堂之上没有出现宦官乱政、阁臣专权的局面,但是经济却没有明显的好转。与此同时,土地兼并现象盛行,使得百姓的生活水深火热。那么在位的明世宗究竟做了什么才造成如此的局面呢?
沉迷修道
究其原因,这一切都和明世宗沉迷修道有关。明世宗非常擅长使用帝王权术,因此他在位时的嘉靖年间没有出现阁臣专权的现象。而明世宗由于一向以来都很多疑,因此对于身边的宦官不敢放心,从而杜绝了宦官干政的现象。
然而,明世宗对于权力的渴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膨胀,渐渐地,他不再满足于掌控朝廷,掌控国家,他还想要掌控自己的生命。于是这种控制欲逐步演变成了对于长生的渴求。于是他继位之后开始疯狂沉迷于炼丹修道这样的歪门邪道之中,到了后甚至已经是走火入魔了。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国家自然也就会因此受到影响了。
其实在明世宗即位的时候,明朝发展得还是相当不错的。首先对外的军事作战开始逐步减少,而内部的经济发展也是稳步提升。虽说土地兼并的现象依然存在,但是明朝政府的财政压力也因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得到了缓解。再加上明朝的政治比较稳定,因此整个国家还是挺强盛的。
然而明世宗却似乎就此松懈了。虽说他在政治上没什么大的抱负,但是至少得守住之前的江山吧。可没想到即位不久之后他就开始沉溺于那些方术鬼神之中。渐渐地,他越来越不关心政务,而是把权力和朝中的重要职位都交到了那些方士手中。结果宦官倒是不干政了,反倒是一群更不靠谱的上来了。
道士权力不断上升
这些方士是嘉靖皇帝从民间找来的,希望能指引他找到长生之道,比如方士邵元杰受到征召进入京城,后来还被明世宗授予了真人的称号。之后他逐渐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因此得以到了朝堂之上,甚至还被封为礼部尚书。这样的安排令当时的兵科给事中高金很不满,于是他上书劝谏明世宗罢黜邵元杰,同时剥夺其真人的称号,而最终反倒是他被打入监狱。
此外,邵元杰的好友陶仲文也受其荫泽。当初他随邵元节进宫后一时间没得到重视,后来因为他成功地预言了火灾的发生而获得了明世宗的信任。从那以后陶仲文的地位步步高升,甚至到了后来超过了邵元杰。而当邵元杰年老之后,陶仲文接过了礼部尚书的职位。
在那之后,明世宗把他当成了打胜仗的大功臣,认为是他祈福所致,因此每次的功劳都算在陶仲文头上。在最巅峰时期,他不仅仅是礼部尚书,更是“三孤”加身,也就是同时获得了少傅,少保,少师的头衔。此时的他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追求长生的过程当中,明世宗每逢祭祀或者节日便要求大臣们进表,内容主要是向天帝展示他虔诚的态度。这种被写在青藤纸上骈文被称为青词,而不少官员都是依靠青词才不断晋升的。其中最为著名的要属袁炜、严讷、李春芳、郭朴这四位了。
此四人文采出众,而且擅长溜须拍马,结果竟被授予了武英阁大学士,并因此进入内阁参政。当时的人们称他们为“青词宰相”。这些佞臣一时之间风头无两,而那些反对方术的大臣则遭到了打压。比如当时有一名方士建议明世宗完全不理朝政,生成这样可以长生不死。太仆杨最就此提出反对意见,结果触怒了明世宗,最终被打入大牢,杖毙而死。
其实追求长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正常,无论是皇帝还是普通人,他们都有这样的念头。可问题在于皇帝手里具有如此强大的权力,这会让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深远。结果就是他们这样的想法会被有心人利用,从而借此从中牟利,扰乱朝政。
求生的本能谁都有,但身为文明人的我们更应该认清现实,理解自己。正如一句名言所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如果皇帝没有那样的担当,那就不要去争取权力,否则就是在危害天下的百姓,在毁坏前朝的基业。想明白这一点就会知道,救苍生之名远比自己独活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