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药你懂用ldquo细辛rdqu [复制链接]

1#

细辛,中药名。又名:华细辛、小辛、少辛、盆草细辛等,是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细辛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节间密,叶1~2片,肾状心形,先端渐尖,上面散生短毛,下面仅叶脉散生较长的毛。生于海拔~米的林下阴湿处、山沟腐殖质厚的湿润土壤中。常用于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等。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

《神农本草经》记载“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细辛在《伤寒论》中入方6次、在《金匮要略》中入方16次,是一味非常重要的猛将级药物。

主治

主治风寒表证、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等症。

用于头身疼痛、痰饮喘咳、鼻塞不通,以及因风寒阻滞经络血脉所致的各种疼痛。感冒、支气管炎、鼻炎、牙痛、心绞痛、心动过缓、梅尼埃病、勃起功能障碍等可辨证用之。

功效与作用

细辛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作用。

1、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用治外感风寒、头身疼痛较甚者,常与羌活、防风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川芎茶调散等;若见鼻塞流涕,常配伍白芷、苍耳子等通鼻窍药同用;对于阳虚外感,表里倶寒,症见恶寒无汗、发热脉沉的,常与附子、麻*同用,如麻*附子细辛汤。本品性温燥烈,辛散力较强。

2、祛风止痛(头痛,牙痛,风寒湿痹证)

用治多种疼痛,尤以头痛连齿者功用颇佳。若用治牙痛,属寒者,可配以白芷;属热者,配以石膏同用,为用治牙痛之要药。用治风湿痹痛,常配伍独活、防风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3、宣通鼻窍(鼻塞不通,鼻渊)

用治鼻病及头痛,常与白芷、辛夷等药同用。其辛散温通,芳香透达,既能发散风邪,又能通鼻窍及止头痛,为用治鼻渊之良药。

4、温肺化饮(肺寒咳喘证)

用治外感风寒,痰饮内停,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等,常与发散风寒、温肺止咳的麻*、干姜等药同用,如小青龙汤;若遇寒痰停饮犯肺、咳嗽胸满、气逆喘急的,常与茯苓、干姜等药同用,如苓甘五味姜辛汤。其特点是外散风寒,内化痰饮。

食用方法

日常用量:1~3g;用水煎服。

1、泡酒

细辛、白芍、杜仲、地*、牛膝、茯苓、桑寄生、橘核、川芎、当归、防风、甘草各适量,一起浸没在白酒里,密封保存60天即可。适量饮用,行气开郁、祛风燥湿。

2、泡茶

细辛、川芎、薄荷、荆芥、白芷、羌活、防风、甘草适量混合,共同研成粉末,每次3~8克,用开水冲服,带茶饮用。治风寒感冒。

注意事项

1、气虚多汗者慎服,热病及阴虚、血虚者禁服。

2、不宜与藜芦同用。

3、本品服用剂量过大,可发生面色潮红、头晕、多汗,甚则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等副反应。

更多专题

女贞子——滋补肝肾有专长

除了保温杯里泡枸杞,这项检查每年都要做!

年底加班多:年轻人要警惕淋巴瘤上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