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一家可谓满门忠烈,自他初决定镇守襄阳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想着要活着离开襄阳,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妻儿也有同样的觉悟,所以《神雕侠侣》书末的襄阳大战中,郭靖一家都拼死抗敌,好在有中原群雄的加持,再有杨过一招飞石定乾坤,击杀了蒙哥大汗,让蒙古退兵。
(杨过剧照)
可历史事实不容更改,襄阳城始终是要陷落的,到了襄阳城被攻破的那一天,郭靖始终还是死在了襄阳,他的夫人黄蓉也没有独活,甚至就连小儿子郭破虏也一同死在了襄阳,这消息足以让人心碎,不过让人好奇的是耶律齐和郭芙夫妇的去向,他们也战死了吗?或许答案并非如此。
一、襄阳城破,郭靖战死
最后一次襄阳大战的过程并没有在书中没写明,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读者对郭靖和黄蓉都有极深的感情,要让读者目睹他们死亡的过程,未免有些残忍,所以金庸只是借武林后辈之口来回忆这段往事。
原著道:“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
(郭芙剧照)
照理说,这里交代了郭靖夫妇、郭破虏以及郭襄的结局,也应该要交代郭芙的结局才是,毕竟那郭破虏只是个龙套角色,而郭芙在《神雕侠侣》还有颇多戏份,怎的连个结局也不配拥有?
难不成真是如一些人猜测的那般,耶律齐背叛了郭靖?是因为他的投敌之举才有了襄阳城破的结局?笔者并不认同这种说法,耶律齐为人正直这一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他在上一次襄阳大战中已经证明过自己是不畏生死的。
二、少年英侠,无畏生死
耶律齐自登场开始就是一个毫无污点的人,多数人猜测他背叛郭靖无非是因为他父亲的身份。
书中提到:“耶律齐之父耶律楚材是契丹皇族,为报女真金国灭辽之仇,在成吉思汗、窝阔台二汗手下位居宰相,因忠正立朝,忤了皇后意旨,遭到罢斥,其子耶律铸为朝廷所杀。耶律齐保护母亲、妹子,逃到南朝,做了个南下难民,与大宋寻常百姓无异。”
(郭靖剧照)
他这身份的确是敏感,但耶律齐对蒙古恨之入骨,又如何会联合蒙古来谋害接纳了自己的岳父、岳母呢?
再看耶律齐在《神雕侠侣》书末那次襄阳大战中的表现,当时他已在敌阵中拼杀多时,体力差不多要消耗殆尽,一向傲气的郭芙也看出夫君的力不从心,继而她选择放下尊严向杨过下跪,若不是杨过前去搭救,耶律齐哪能活下来?换言之,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耶律齐是不可能背叛郭靖的,那他后来去了哪儿?
三、顽童天性,说变就变
在笔者看来,不会背叛郭靖,但并不意味着他不会离开郭芙,他和郭芙的结局没有被交代,或许是因为他们之间的感情出了些问题。
凭什么这么说?耶律齐和郭芙不是十分恩爱吗?还真不一定,郭芙倒是十分倾慕他这青年才俊,但耶律齐接近郭芙却未必是出于纯粹的爱。
(周伯通剧照)
比如当年郭芙被李莫愁定身于火海之中,旁白提到耶律齐站在一旁,并没有上前搭救,就因为火势太大,他若去了也是九死一生,说白了,他不敢为郭芙豁出性命,还是杨过不顾火势冲入其中,将郭芙救了出来。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周伯通曾经提到过一个设定,那耶律齐的性情可不是如后来呈现的那般。
原著道:“原来耶律齐于十二年前与周伯通相遇,其时他年岁尚幼,与周伯通玩得投机,老顽童便收他为徒。所传武功虽然不多,但耶律齐聪颖强毅,练功甚勤,竟成为小一辈中的杰出人物。周伯通见他武功日进,举止越来越规矩,浑不似初相识时的小顽童模样,他又学不会左右互搏功夫,大觉没瘾,不许他自称是老顽童的嫡传弟子。但事到如今,想赖也赖不掉了。”
(耶律齐剧照)
等于说老顽童与耶律齐接触的时候,他根本不是个稳重的人,甚至和老顽童一样,是个顽童性子的人,这便不免让人生疑,他若不是顽童性子,老顽童如何会收他为徒,传他武功?他若不表现得成熟稳重,郭芙怎会被他吸引。
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耶律齐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由于背负着血海深仇,他必须活得圆滑一些,他当初接近郭芙是因为要依附郭靖夫妇,郭靖夫妇一死,郭芙也就没了利用价值,于是他便离开了郭芙。
如果后来的剧情是这般发展,也就解释了为何金庸没有交代耶律齐和郭芙的结局,毕竟这样不欢而散的剧情的确是不太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