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整个江南的庙会居然发源于此我们去周边探寻 [复制链接]

1#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

神秘传说遍地,飘香美食诱人

文图原创/尽色

马副官说,要把文心品书会放到华山村去搞一场。说这话的时候还是江南早春,草长莺飞,他很诱人地说:“你一定要去,读书会结束,我们几个去吃一桌全羊席……”

通过几个月不懈的等待,感觉我已眺望成了长颈鹿。他终于说了成行。

我没有一点责怪。一则,敢怒不敢言啊;二则我觉得这样的初冬,去吃全羊席,也确实是最美的时节。“走进华山村,品读《华山畿》。”把读书会搞成边走边看的形式,看上去很美。

此外,我对华山村是有美食情结的。

多年前,一位南京人通过朋友关系,请我给拍一套样照,他是归国厨师,打算开一家摄影工作室,允诺办一桌好的酒席酬谢我。我们将外景就定在了华山村。记得那天的阳光很漂亮,出来的照片和阳光一样漂亮,在一些论坛也很火。

那顿饭却从此没有了下文。嗯,这次可以故地缅怀那顿饭。

华山村是一个值得有情结的地方。中国有四大古典爱情故事,除了《孟姜女》,其余三个《梁祝》《白蛇传》和《天仙配》都与镇江有关,而《梁祝》故事的雏形和蓝本,就发源在镇江丹徒的华山村。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这首《华山畿》,是南朝乐府民歌《吴声歌曲》25首中的第一首。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里,详细考证了这则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南朝宋少帝时,南徐有一位士子前往丹阳,他在途经华山时,遇见了一美貌女子。

当时,这对青年男女之间发生了什么,郭先生没看见,他也不敢说。

总之,这位镇江的士子到了丹阳以后,没多久就因为相思而逝。临终时他哭着嘱咐:我的灵车,必须从华山村经过。

所有的人都感觉要有什么事发生。

果然,当灵车行至美女家门前时,拖灵车的牛,任凭如何抽打,始终不肯前行。这动静闹得有点大,美女得知后,为士子的执着所感动,盛装来到灵车前。突然,她有如收到神谕,放歌一曲《华山畿》。

嗯,你们也都会了:“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但是,你们所念没有神力,她唱出之后,棺木却能应声而开。众人还没有搞清楚状况,美女就纵身进入棺材,棺木就此“合不能开”。郭先生记述道:众人一番商议后,将两人合葬,后人称所在地为“神女冢”。

“只因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其他由神安排。

古典爱情故事,也是需要证明的。据说,《华山畿》是华山村人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甚至当地还有人会唱《华山畿》。

这还不稀奇。年夏天,考古人员在华山村发掘出一座大型的南朝时期男女合葬墓,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有专家及当地群众认为,这很可能就是与《梁祝》相关的《华山畿》传说实证。

无论如何,华山村有《华山畿》的传说,是没跑的。年,江苏省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华山畿》和华山畿传说”榜上有名。

这片土地上,还有不少谜一样的存在。

比如说,我们四处闲逛时,看到乱石堆中,居然有雕龙画凤的石刻;村里的黄花塘里,终年塘水清澈如许,用之不竭;塘边上,随便可见颇具年代感的石磨等古迹;村中还有一块距今约千年的无字石碑,有专家考证,根据形制“应为皇家所立”……

这真的是“宛如走进一部古书,每踏一步就能用足音敲出一个民间传说、一段历史故事。”

再比如,华山村高耸云天的地标性银杏树,树高33.8米,胸径1.94米,种植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还是郁郁葱葱。解小祥老先生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有想锯掉古树的人都死了,树还好好地活着。”

解老是当地给我们讲解的志愿者,也是文保志愿者,他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曾被澎湃新闻的记者采访过。他和当地一群六七十岁以上的志愿者一起,努力把华山村的历史掌故,介绍给游客。

据介绍,古银杏树旁的张王庙,是江南一带最早庙会的发源地。至今,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开门节、十月十五的关门节,附近乃至邻近省份的人,都会到这里来赶庙会,也是附近最大的庙会所在地。

张王庙侧门上刻着“银杏山房”,原来是二层房子,紧挨古银杏树,后被日本侵略者焚毁,却丝毫没有殃及古树。

解老给我们介绍:华山村还有各朝各代留下的古井——禹王井、南宋古井、观音井等;清代“举人门”上的砖雕,雕刻手法多样,殊为难得;华山村还是非遗项目“太平叫叫”的发源地。

古迹的背后,还站着不少名人。

李鸿章的管事张麒麟就是当地人,张家老宅“积昌堂”有三进42间;著名历史人物冷遹,也出生在华山村;华山村的李家,据宗谱记载,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裔。

华山村的中心一条街,是被称为“龙脊街”的古街,据《丹徒县志》载,多年前,这里就店肆林立,热闹非凡……这所有的一切,为华山村赢得了“江南第一古村”的美誉。

华山村是美了,我却美不起来。

华山村属于镇江东乡,东乡最美的美食是东乡羊肉,而且我已经站在了华山村的一家羊肉店里……曾经有一份最美放在我面前,我却与它擦肩而过。因为,马副官说:今天我们去附近的大路镇上用午餐,去喝长鱼汤,去拖干拌面!

一顿全羊席,“蹭”地变成了干拌面。看来,我与华山村有着不解的美食之缘。嗯,不解。

终究还是打卡的东乡长鱼汤、干拌面以及蟹黄肉包子,这是许多镇江饕客的标配和习惯,自然还少不了一碟姜丝。这次,我们没去“兴国”家吃,而是有意选择了“万源”家。这两家都是网红店,我们在一家平台就此发了个微头条,拿了一个10W+。

东乡的长鱼汤是一种很特别的美食。

东乡人对吃和喝有着严格的区分,比如说,吃羊肉、喝羊汤。但明明是长鱼汤,东乡人却不说喝,而是说吃长鱼汤。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叫长鱼为黄鳝,独独到了长鱼汤这里,又不这样叫。

东乡的长鱼汤和它的名称一样别具一格。

东乡长鱼汤已有多年的制作历史,当地人说,这种古法制作长鱼汤,需要八个繁复的过程:汆鱼、划丝、煮汤、炸丝、提浮、合汤、烩丝、配汤。做好的长鱼汤,还有个古朴的名字叫:“云飏汤”。

你看,这长鱼汤里的蛋花,真的如同高天流云,而其中隐约可见的长鱼丝,宛若蛟龙在天。

东乡的干拌面,与镇江南乡的宝堰干拌面很相似,味道上难分仲伯。浓浓的猪油香,只是惹人垂涎的急先锋,那精心熬制的酱油,才是一碗面的暗藏杀招。

这酱油中熬进了15味调味料与中药,既对生晒酱油固有的味型进行了美化,又保留了酱油里豆瓣的原生营养成分。可谓滴滴香浓,余味绵长。

据说,汤包也是起源于镇江,但是在镇江,惟有这里的包子,介于普通肉包和蟹黄汤包之间——没有汤汁,却比普通肉包多了蟹黄。那黄橙橙的蟹黄,硬铮铮的,飞黄流香,好吃看得见……

这里透露一样我个人的美食秘籍。

东乡的长鱼丝,用本土菜油或者豆油炸过,去掉了长鱼的土腥味,又如同普洱茶饼般的,一盘一盘地卷放着。建议买上一袋,冰箱冷冻。

因为,想吃的时候,热锅热水投进去,熬上一锅雪白的长鱼汤,汆一点小青菜或是生菜,夏天的时候放一点豆瓣或是绿茵茵的丝瓜,再搁一点榨菜,不仅汤白菜绿,颜色喜人,而且汤味醇厚,喝一口便会生出“人间值得”的感叹。

文图原创

感谢转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